鲍鱼干制水发和贮藏过程中质构及流变学特性变化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0 前言 | 第12-19页 |
0.1 概况 | 第12-13页 |
0.2 鲍鱼制品加工现状 | 第13-15页 |
0.2.1 鲍鱼加工制品现状 | 第13-14页 |
0.2.2 鲍鱼的干制加工现状 | 第14-15页 |
0.3 食品物性学在水产品研究的应用 | 第15-17页 |
0.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0.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0.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 不同干燥条件下鲍鱼质构特性和品质的变化 | 第19-41页 |
1.1 序言 | 第19页 |
1.2 样品处理 | 第19-20页 |
1.2.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1.2.2 鲍鱼前处理 | 第19-20页 |
1.3 试剂与仪器 | 第20-21页 |
1.3.1 试剂 | 第20页 |
1.3.2 仪器 | 第20-21页 |
1.4 实验方法 | 第21-27页 |
1.4.1 鲍鱼干燥速率的测定 | 第21-22页 |
1.4.2 基本成分的测定 | 第22页 |
1.4.3 色差分析 | 第22页 |
1.4.4 组织构造观察 | 第22-24页 |
1.4.5 流变学特征参数的测定 | 第24-27页 |
1.4.6 统计学结果分析 | 第27页 |
1.5 结果与讨论 | 第27-39页 |
1.5.1 两种干燥条件下干燥速率的变化 | 第27-29页 |
1.5.2 干制鲍鱼色差分析结果 | 第29-30页 |
1.5.3 重量、体积和基本成分的变化 | 第30-32页 |
1.5.4 组织构造观察结果 | 第32-37页 |
1.5.5 流变学特征参数的变化 | 第37-3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2 发制鲍鱼组织构造和流变学特性的变化 | 第41-52页 |
2.1 序言 | 第41页 |
2.2 样品处理 | 第41页 |
2.3 试剂与仪器 | 第41页 |
2.3.1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2.3.2 试验仪器 | 第41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2.4.1 鲍鱼复水条件的确定 | 第41-42页 |
2.4.2 单因素实验 | 第42页 |
2.4.3 鲍鱼复水过程中质量、体积的测定 | 第42-43页 |
2.4.4 基本成分的测定 | 第43页 |
2.4.5 光学组织结构的观察 | 第43页 |
2.4.6 图像处理和分析 | 第43页 |
2.4.7 流变学特性参数的测定 | 第43页 |
2.4.8 质地剖面分析(TPA) | 第43-44页 |
2.4.9 数据处理分析 | 第44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2.5.1 干制鲍鱼的最优发制条件确定 | 第44-45页 |
2.5.2 基本成分变化 | 第45-48页 |
2.5.3 组织构造观察结果 | 第48页 |
2.5.4 组织结构特征参数变化 | 第48-49页 |
2.5.5 流变学特征参数的变化 | 第49-50页 |
2.5.6 质地剖面分析(TPA)的测定结果 | 第50-5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3 干鲍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 | 第52-61页 |
3.1 引言 | 第52页 |
3.2 鲍鱼样品处理方法 | 第52页 |
3.3 试剂及仪器 | 第52页 |
3.3.1 试剂 | 第52页 |
3.3.2 仪器 | 第52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3.4.1 感官评分指标 | 第52-53页 |
3.4.2 基本成分测定 | 第53页 |
3.4.3 复水率的测定 | 第53页 |
3.4.4 光学组织结构的观察 | 第53页 |
3.4.5 流变学特征参数的测定 | 第53页 |
3.4.6 数据分析及处理 | 第53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53-59页 |
3.5.1 感官评定结果 | 第53-54页 |
3.5.2 复水率测定结果 | 第54-55页 |
3.5.3 干鲍基本成分测定结果 | 第55-56页 |
3.5.4 组织构造观察结果 | 第56-57页 |
3.5.5 流变学特征参数的测定结果 | 第57-59页 |
3.5.6 TPA 测定结果 | 第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论文总结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硕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