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安全与卫生论文

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评价真菌毒素毒性毒理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语表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秀丽隐杆线虫概述第12-15页
        1.1.1 秀丽隐杆线虫的生物学特性第12-14页
        1.1.2 秀丽隐杆线虫作为外源毒物毒性评价模式动物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 真菌毒素概述第15-18页
        1.2.1 黄曲霉毒素第15-16页
        1.2.2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第16页
        1.2.3 伏马菌素第16-17页
        1.2.4 T-2 毒素第17页
        1.2.5 玉米赤霉烯酮第17-18页
    1.3 真菌毒素研究常用模式生物第18-23页
        1.3.1 急性毒性试验第21-22页
        1.3.2 亚急性毒性试验第22页
        1.3.3 亚慢性毒性试验第22-23页
        1.3.4 毒理代谢试验第23页
        1.3.5 致畸实验第23页
    1.4 玉米赤霉烯酮毒理机制第23-24页
        1.4.1 类雌性激素效应第23页
        1.4.2 氧化损伤机制第23-24页
        1.4.3 染色体畸变第24页
        1.4.4 诱发细胞凋亡第24页
    1.5 本文立题背景及意义第24-25页
    1.6 论文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利用秀丽隐杆线虫建立真菌毒素的评价体系第26-36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2.2.1 材料第26页
        2.2.2 线虫培养第26页
        2.2.3 毒素暴露第26页
        2.2.4 致死率测定第26-27页
        2.2.5 体长测量第27页
        2.2.6 后代数目测定第27页
        2.2.7 最长寿命测定第27页
        2.2.8 数据统计第2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7-33页
        2.3.1 致死率第27页
        2.3.2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7-30页
        2.3.3 对生殖能力的影响第30-31页
        2.3.4 对线虫寿命的影响第31-33页
    2.4 讨论第33-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玉米赤霉烯酮暴露对秀丽线虫生殖系统损伤作用的研究第36-45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3.2.1 试剂与线虫品系第36页
        3.2.2 线虫同期化第36-37页
        3.2.3 暴露方法第37页
        3.2.4 单侧性腺臂卵母细胞体积和数目测定第37页
        3.2.5 统计学分析第3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7-42页
        3.3.1 ZEN暴露可以导致C. elegans性腺臂近端臂形态变化第37-38页
        3.3.2 ZEN暴露可以导致C. elegans卵母细胞形态变化第38-39页
        3.3.3 ZEN暴露可以导致C. elegans卵母细胞数目减少第39-40页
        3.3.4 ZEN暴露可以导致C. elegans产卵器畸形第40-42页
    3.4 讨论第42-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玉米赤霉烯酮暴露导致的秀丽隐杆线虫生殖及发育毒性的世代间比较第45-54页
    4.1 引言第45-46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4.2.1 试剂与线虫品系第46页
        4.2.2 暴露方法第46页
        4.2.3 体长的测定第46页
        4.2.4 后代数目的测定第46页
        4.2.5 转基因品系线虫荧光测定第46页
        4.2.6 统计学分析第46-4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7-52页
        4.3.1 ZEN暴露导致的发育缺陷可在子代中恢复第47-48页
        4.3.2 ZEN暴露可导致线虫子代产生体长发育代偿作用第48-50页
        4.3.3 ZEN暴露导致的世代间可传递的生殖缺陷第50-51页
        4.3.4 ZEN暴露可使线虫子代产生生殖能力的代偿作用第51页
        4.3.5 转基因品系线虫荧光表达结果第51-52页
    4.4 讨论第52-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应用微阵列技术对玉米赤霉烯酮处理线虫基因表达谱的研究第54-71页
    5.1 引言第54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4-56页
        5.2.0 试剂与仪器第54-55页
        5.2.1 秀丽线虫总RNA的提取第55页
        5.2.2 cDNA片段的合成第55页
        5.2.3 生物素标记cRNA合成第55页
        5.2.4 纯化以及片段化cRNA探针第55页
        5.2.5 基因芯片杂交及洗脱第55页
        5.2.6 RT-PCR 检验相关基因第55页
        5.2.7 数据处理第55-56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6-66页
        5.3.1 秀丽线虫组织标本提取总RNA和质量鉴定第56-57页
        5.3.2 基因芯片扫描截图第57-58页
        5.3.3 基因芯片数据的尺度归一化第58-59页
        5.3.4 基因芯片数据的初步分析结果第59-60页
        5.3.5 ZEN对秀丽线虫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0-62页
        5.3.6 差异基因的功能性分析第62-64页
        5.3.7 玉米赤霉烯酮对秀丽线虫基因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第64-65页
        5.3.8 RT-PCR结果第65-66页
    5.4 讨论第66-69页
        5.4.1 ZEN调控线虫生命活动机制的模型分析第66-68页
        5.4.2 表皮胶原蛋白合成通路第68页
        5.4.3 DAF-2 insuli-like信号通路第68-69页
        5.4.4 秀丽线虫可能受ZEN影响的其他信号通路第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六章 玉米赤霉烯酮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表皮胶原蛋白合成信号通路的干扰作用第71-81页
    6.1 引言第71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71-72页
        6.2.1 线虫品系和培养方法第71页
        6.2.2 线虫世代时间的测定第71页
        6.2.3 线虫形态变化的测定第71页
        6.2.4 线虫RNA提取和RT-PCR验证第71-72页
        6.2.5 荧光标记品系线虫荧光测定第72页
        6.2.6 突变体线虫体长和后代数目测定第72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72-78页
        6.3.1 玉米赤霉烯酮暴露可导致秀丽线虫世代时间延长第72页
        6.3.2 玉米赤霉烯酮暴露可导致秀丽线虫表皮发育畸形第72-73页
        6.3.3 玉米赤霉烯酮对胶原蛋白合成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第73-74页
        6.3.4 玉米赤霉烯酮暴露对绿色荧光标记品系线虫的影响第74-75页
        6.3.5 玉米赤霉烯酮暴露对突变体线虫品系线虫的影响第75-78页
    6.4 讨论第78-80页
    6.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七章 玉米赤霉烯酮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DAF-2 insulin-like信号通路的干扰作用第81-93页
    7.1 引言第81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81-82页
        7.2.1 实验动物与主要试剂第81页
        7.2.2 线虫ZEN暴露染毒第81-82页
        7.2.3 线虫热刺激存活率测定第82页
        7.2.4 运动行为的测定第82页
        7.2.5 荧光品系线虫荧光测定第82页
        7.2.6 数据处理第82页
    7.3 结果与分析第82-89页
        7.3.1 玉米赤霉烯酮暴露可导致秀丽线虫抗热性降低第82-83页
        7.3.2 玉米赤霉烯酮暴露抑制秀丽线虫的运动行为能力第83-85页
        7.3.3 玉米赤霉烯酮暴露对DAF-2 insulin-like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85-86页
        7.3.4 ZEN暴露对GFP标记品系线虫的影响第86-88页
        7.3.5 突变体秀丽线虫对于ZEN暴露的反应第88-89页
    7.4 讨论第89-92页
    7.5 本章小结第92-93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93-96页
    主要结论第93-95页
    展望第95-96页
论文创新点第96-97页
致谢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9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规模风电场群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研究
下一篇:用于烧结钕铁硼(NdFeB)表面防护的新型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