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15-21页 |
1.2.1 Crowbar投入情况下的双馈风电机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 第15-17页 |
1.2.2 计及变流器控制策略影响的双馈风电机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 第17-18页 |
1.2.3 混合型风电场短路电流特性与计算方法 | 第18-20页 |
1.2.4 风电场群短路电流特性与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1.3 论文总体研究思路与主要工作 | 第21-24页 |
1.3.1 论文总体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3.2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2-24页 |
第2章 Crowbar投入情况下计及转子电流动态特性影响的双馈风机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研究 | 第24-36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双馈风机电磁暂态模型 | 第24-27页 |
2.3 计及转子电流动态过程的双馈风机短路电流计算 | 第27-31页 |
2.4 仿真验证 | 第31-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计及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影响的双馈风机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研究 | 第36-56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计及控制策略影响的双馈风机暂态模型 | 第36-37页 |
3.3 计及控制策略影响的短路电流计算 | 第37-44页 |
3.3.1 计及控制策略影响的短路电流变化机理 | 第37-39页 |
3.3.2 故障初始时刻双馈风机的短路电流计算 | 第39-42页 |
3.3.3 故障稳态时刻双馈风机的短路电流计算 | 第42-44页 |
3.4 适用于DFIG接入的电网稳态短路电流计算模型 | 第44-48页 |
3.5 仿真验证 | 第48-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含多类型风电机组的混合型风电场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研究 | 第56-88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计及控制策略影响的风电机组等值模型 | 第56-65页 |
4.2.1 计及控制策略影响的永磁风机等值模型 | 第56-61页 |
4.2.2 计及控制策略影响的双馈风机等值模型 | 第61-65页 |
4.3 风电场分群聚合等值方法 | 第65-73页 |
4.4 混合型风电场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 第73-82页 |
4.4.1 风电场短路电流变化机理 | 第75-77页 |
4.4.2 风电场短路电流计算 | 第77-78页 |
4.4.3 适用于风电场接入的电网稳态短路电流计算模型 | 第78-82页 |
4.5 仿真验证 | 第82-8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5章 大规模风电场群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研究 | 第88-105页 |
5.1 引言 | 第88页 |
5.2 风电场群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 第88-92页 |
5.3 适用于风电场群接入的电网稳态短路电流计算模型 | 第92-98页 |
5.4 仿真验证 | 第98-10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7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05-106页 |
6.2 展望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18-11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作者简介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