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英语国家留学生时量补语偏误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0页
   ·写作背景及选题缘由第8页
   ·语料来源第8-9页
   ·分析方法第9-10页
第一章 补语本体研究第10-13页
   ·现代汉语补语的定义、类别第10-11页
   ·现代汉语时量补语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时量补语的定义、范畴第11页
     ·时量补语研究争议第11-13页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补语教学研究第13-16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补语教学研究现状第13-14页
     ·现行的补语教学常用手段第13页
     ·关于补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争议第13-14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时量补语教学研究现状第14-16页
     ·时量补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内部研究第14页
     ·时量补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易次第研究(外部研究)第14-16页
第三章 时量补语偏误分析第16-47页
   ·负迁移导致结构一——“动词+宾语+动词+时量补语”(S+VO+VC)的偏误第17-21页
     ·负迁移的定义和产生原因第17页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使用结构一(S+VO+VC)的负迁移情况第17-18页
     ·母语为非英语的留学生使用结构一(S+VO+VC)的负迁移情况第18-19页
     ·造成此偏误的负迁移因素分析第19-21页
   ·动词与宾语共现时所产生的偏误第21-32页
     ·简单趋向动词“来”、“回”、“去”和地点宾语并用时所产生的偏误第22-29页
     ·人称代词做宾语时所产生的偏误第29-32页
   ·其他成分的偏误第32-36页
     ·宾语冗长时所产生的偏误第32-33页
     ·与动态助词搭配时所产生的偏误第33-34页
     ·对“时段”定义的理解模糊所产生的偏误第34-36页
   ·结构一、结构二的甄选及偏误第36-40页
     ·语义上的差别第38-39页
     ·语境上的差别第39页
     ·感情色彩上的差别第39页
     ·时态上的差别第39-40页
     ·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第40页
   ·“了_1”、“了_2”的偏误第40-47页
     ·关于“了_1”、“了_2”的语法意义第40页
     ·“了_2”语法功能的双重性所导致的偏误第40-45页
     ·简单趋向动词“来”、“回”、“去”与“了_1”、“了_2”共现时所产生的偏误第45-47页
第四章 结语第47-48页
附录第48-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后记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汉字文化圈国家母语文字与汉字的关系看对外汉字教学的针对性
下一篇:中国结构主义语法学术语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