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关于偏误研究的一般理论 | 第10-11页 |
1.2.2 针对尼泊尔学生的汉语语音偏误研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3-14页 |
第2章 尼泊尔大学生的汉语语音偏误类型 | 第14-27页 |
2.1 声母的偏误 | 第14-18页 |
2.1.1 声母偏误的描述 | 第15-16页 |
2.1.2 声母偏误的分类 | 第16-18页 |
2.2 韵母的偏误 | 第18-23页 |
2.2.1 单韵母的偏误 | 第18-21页 |
2.2.2 复合韵母的偏误 | 第21-23页 |
2.2.2.1 üan、üe、ün韵母 | 第21-22页 |
2.2.2.2 iou、uei、uen韵母 | 第22页 |
2.2.2.3 in和ing鼻韵母 | 第22-23页 |
2.3 声调的偏误 | 第23-27页 |
2.3.1 声调偏误的分布 | 第23-24页 |
2.3.2 单字声调偏误 | 第24-25页 |
2.3.3 词组声调偏误 | 第25页 |
2.3.4 语流音变的声调偏误 | 第25-27页 |
第3章 尼泊尔大学生的汉语语音偏误原因分析 | 第27-36页 |
3.1 尼泊尔学生的尼泊尔语和英语的负迁移 | 第27-31页 |
3.1.1 尼泊尔语特征及负迁移 | 第27-31页 |
3.1.2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负迁移 | 第31页 |
3.2 目的语规则因素 | 第31-33页 |
3.2.1 目的语发音障碍 | 第32页 |
3.2.2 目的语语音规则泛化 | 第32-33页 |
3.3 汉语教学误导 | 第33-36页 |
3.3.1 教师因素 | 第33-34页 |
3.3.2 汉语语音教材因素 | 第34-36页 |
第4章 针对尼泊尔大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的教学策略 | 第36-47页 |
4.1 教学指导原则 | 第36页 |
4.2 汉语声母教学策略 | 第36-41页 |
4.2.1 b、p,d、t,g、k声母教学 | 第37-38页 |
4.2.2 p与f声母教学 | 第38页 |
4.2.3 j、q、x声母教学 | 第38-39页 |
4.2.4 zh、ch、sh声母教学 | 第39-40页 |
4.2.5 r声母教学 | 第40-41页 |
4.2.6 h声母教学 | 第41页 |
4.2.7 声母的教学顺序 | 第41页 |
4.3 汉语韵母教学策略 | 第41-45页 |
4.3.1 ü[y]、-i[?]、-i[?]等韵母教学 | 第41-43页 |
4.3.2 ü 与u混淆的教学 | 第43页 |
4.3.3 -i[?]、-i[?]与i[i]混淆的教学 | 第43-44页 |
4.3.4 e四个音位变体混淆的教学 | 第44-45页 |
4.4 汉语声调教学策略 | 第45-47页 |
第5章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