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豆类制食品论文

不同豆类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组分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引言第11-17页
    1.1 豆类研究现状第11-15页
        1.1.1 豆类主要营养成分第12-13页
        1.1.2 豆类中的抗氧化组分第13-15页
    1.2 课题来源及选题意义第15-16页
        1.2.1 课题来源第15页
        1.2.2 选题意义第15-16页
    1.3 拟解决问题第16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10 种豆类主要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组分分析第17-54页
    2.1 前言第17页
    2.2 试验材料与设备第17-21页
        2.2.1 原料第17-19页
        2.2.2 实验试剂第19-20页
        2.2.3 实验仪器第20-21页
    2.3 实验方法第21-25页
        2.3.1 化学成分分析第21页
        2.3.2 中性糖的测定第21页
        2.3.3 脂肪酸的分析第21-22页
        2.3.4 氨基酸的分析第22页
        2.3.5 可溶性酚类化合物分析第22-23页
        2.3.6 脂溶性植物化合物分析第23-25页
    2.4 统计学分析第25页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5-52页
        2.5.1 不同豆子的化学组成第25-29页
        2.5.2 不同豆子的中性糖组成第29-31页
        2.5.3 不同豆子的脂肪酸组成第31-36页
        2.5.4 不同豆子的氨基酸的组成第36-39页
        2.5.5 可溶性酚类物质分析第39-46页
        2.5.6 脂溶性植物化学物的测定第46-52页
    2.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3章 不同品种芸豆中主要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组分分析第54-78页
    3.1 前言第54页
    3.2 试验材料与设备第54-57页
        3.2.1 原料第54-56页
        3.2.2 试剂第56页
        3.2.3 实验仪器第56-57页
    3.3 实验方法第57-58页
        3.3.1 化学成分分析第57页
        3.3.2 中性糖的测定第57页
        3.3.3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单糖组成分析第57页
        3.3.4 脂肪酸的分析第57页
        3.3.5 氨基酸的分析第57页
        3.3.6 可溶性酚类物质测定第57页
        3.3.7 脂溶性植物化学物的测定第57-58页
    3.4 统计学分析第58页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8-77页
        3.5.1 不同品种芸豆的化学组成第58-61页
        3.5.2 不同品种芸豆中中性糖组成第61-63页
        3.5.3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单糖组成第63-67页
        3.5.4 不同品种芸豆的脂肪酸组成第67-70页
        3.5.5 不同品种芸豆的氨基酸组成第70-73页
        3.5.6 不同品种芸豆的生育酚组成第73-75页
        3.5.7 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第75-77页
    3.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4章 芸豆豆皮的花青素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第78-89页
    4.1 引言第78页
    4.2 试验材料与设备第78-79页
        4.2.1 原料第78-79页
        4.2.2 试剂第79页
        4.2.3 实验仪器第79页
    4.3 实验方法第79-80页
        4.3.1 豆皮颜色的测定第79页
        4.3.2 提取花青素第79页
        4.3.3 花青素提取物水解第79页
        4.3.4 UPLC-DAD-MS分析第79页
        4.3.5 总原花青素含量测定第79-80页
        4.3.6 总酚含量的测定第80页
        4.3.7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80页
    4.4 统计学分析第80页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0-87页
        4.5.1 芸豆豆皮的颜色测定第80-82页
        4.5.2 芸豆中花色苷的鉴定第82-84页
        4.5.3 芸豆豆皮的花青素含量第84-86页
        4.5.4 芸豆豆皮中总酚和原花青素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第86-87页
    4.6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89-90页
    5.2 进一步的工作方向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OPO型和OPO型油脂对其乳液和婴儿奶粉消化的影响
下一篇:酶法合成聚甘油脂肪酸酯及其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