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縮略语表 | 第8-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重要生物资源天然黑色素的概况 | 第12-16页 |
1.1.1 天然黑色素概述 | 第12-13页 |
1.1.2 天然黑色素的资源 | 第13页 |
1.1.3 天然黑色素的生物合成 | 第13-15页 |
1.1.4 天然黑色素的功能和利用 | 第15-16页 |
1.2 乌骨鸡黑色素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2.1 乌骨鸡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2 乌骨鸡黑色素简介 | 第17页 |
1.2.3 乌骨鸡黑色素结构研究 | 第17-19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 第19-22页 |
1.3.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1.3.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页 |
1.3.3 本研究的创新性 | 第20-22页 |
第2章 不同降解方法对乌骨鸡黑色素降解产物种类及性质的影响 | 第22-41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3-24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23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2.3.1 乌骨鸡黑色素的降解 | 第24-25页 |
2.3.2 乌骨鸡黑色素降解产物化学成分定性检测 | 第25-26页 |
2.3.3 乌骨鸡黑色素降解产物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26页 |
2.3.4 乌骨鸡黑色素降解产物分子量分布 | 第26-27页 |
2.3.5 四种不同降解产物乙醚萃取物GC/MS初步分析 | 第2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7-40页 |
2.4.1 不同降解方法降解率比较 | 第27-28页 |
2.4.2 不同降解方法所得产物种类及成分分析 | 第28-29页 |
2.4.3 水溶性产物紫外-可见光谱 | 第29-30页 |
2.4.4 水溶性产物分子量分布比较 | 第30-34页 |
2.4.5 萃取物GC/MS分析结果 | 第34-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乌骨鸡黑色素中氨基酸成分分析 | 第41-61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2-43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42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42-4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3.3.1 反应液配制 | 第43页 |
3.3.2 乌骨鸡黑色素周围连接蛋白分析 | 第43-44页 |
3.3.3 乌骨鸡黑色素中氨基酸含量及种类的分析 | 第44页 |
3.3.4 降解产物中氨基酸分析 | 第44-4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5-59页 |
3.4.1 氨基酸混标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5-47页 |
3.4.2 氢氧化钠-过氧化氢降解产物中氨基酸分析 | 第47-53页 |
3.4.3 氨水-过氧化氢降解产物中氨基酸的分析 | 第53-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4章 乌骨鸡黑色素中烷烃成分分析 | 第61-77页 |
4.1 引言 | 第61-62页 |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62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62页 |
4.2.2 仪器与设备 | 第62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2-65页 |
4.3.1 NaOH-H_2O_2降解条件对烷烃产生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2 烷烃组分的分离方法 | 第63-64页 |
4.3.3 烷烃组分傅里叶红外光谱 | 第64-65页 |
4.3.4 烷烃组分同步热重/差热分析 | 第65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5-76页 |
4.4.1 烷烃组分GC/MS定性分析 | 第65页 |
4.4.2 不同降解条件下烷烃产生的分析 | 第65-72页 |
4.4.3 不同分离方法所得烷烃相对含量比较 | 第72-74页 |
4.4.4 萃取物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74页 |
4.4.5 萃取物的同步热重与差热分析 | 第74-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乌骨鸡黑色素中脂类成分分析 | 第77-91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77-78页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77页 |
5.2.2 仪器与设备 | 第77-78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78-81页 |
5.3.1 乌骨鸡黑色素降解产物中脂肪酸类成分分析流程图 | 第78-79页 |
5.3.2 不同衍生方法对脂类成分测定的影响 | 第79-80页 |
5.3.3 GC/MS条件 | 第80-81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81-90页 |
5.4.1 萃取物直接分析结果 | 第81页 |
5.4.2 萃取物甲酯化分析 | 第81-85页 |
5.4.3 萃取物BSTFA衍生后脂类成分分析 | 第85-9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4页 |
6.1 结论 | 第91-93页 |
6.2 进一步工作方向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