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0.1 选题的缘由 | 第11-12页 |
0.2 选题意义及价值 | 第12页 |
0.3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12-15页 |
0.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0.4.1 对比分析法 | 第15页 |
0.4.2 偏误分析法 | 第15页 |
0.4.3 问卷调查法 | 第15页 |
0.5 本文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1 现代汉语数量补语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1 现代汉语数量补语本体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数量补语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1 数量补语的偏误研究 | 第19-20页 |
1.2.2 数量补语的教学研究 | 第20页 |
1.3 越南学生汉语数量补语习得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4 小结 | 第21-22页 |
2 汉语数量补语与越南语对应表达形式的对比分析及难度等级预测 | 第22-50页 |
2.1 汉语数量补语与越南语状语简述 | 第22-29页 |
2.1.1 汉语数量补语简述 | 第22-24页 |
2.1.2 越南语状语简述 | 第24-29页 |
2.2 汉语数量补语与越南语对应表达形式的对比分析 | 第29-44页 |
2.2.1 汉语时量补语与越南语时间状语的对比分析 | 第29-38页 |
2.2.2 汉语动量补语与越南语表数量、频率状语的对比分析 | 第38-44页 |
2.3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数量补语的难度等级预测 | 第44-50页 |
2.3.1 越南学生汉语数量补语难度等级预测的依据 | 第44-45页 |
2.3.2 越南学生汉语时量补语不同句式的难度等级预测 | 第45-47页 |
2.3.3 越南学生汉语动量补语不同句式的难度等级预测 | 第47-50页 |
3 越南学生汉语数量补语习得偏误分析 | 第50-75页 |
3.1 越南学生汉语数量补语习得偏误情况调查 | 第50-57页 |
3.1.1 研究基础 | 第50页 |
3.1.2 调查设计 | 第50-51页 |
3.1.3 调查结果 | 第51-57页 |
3.2 越南学生汉语数量补语偏误类型及其分析 | 第57-69页 |
3.2.1 时量补语的偏误类型 | 第57-64页 |
3.2.2 动量补语的偏误类型 | 第64-67页 |
3.2.3 小结 | 第67-69页 |
3.3 越南学生汉语数量补语产生偏误的原因分析 | 第69-75页 |
3.3.1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第69-70页 |
3.3.2 数量补语本身的难度 | 第70页 |
3.3.3 教师的知识水平及教学方法的限制 | 第70-71页 |
3.3.4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 第71页 |
3.3.5 教材编写的欠缺 | 第71-75页 |
4 越南学生汉语数量补语课堂教学设计 | 第75-100页 |
4.1 越南学生汉语数量补语的教学策略 | 第75-78页 |
4.1.1 按照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 第75页 |
4.1.2 加强汉越对比,减少越南语的负迁移影响 | 第75-76页 |
4.1.3 针对学生偏误进行高效率教学 | 第76页 |
4.1.4 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 第76-77页 |
4.1.5 科学使用翻译法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 第77-78页 |
4.2 越南学生汉语数量补语的课堂教学设计 | 第78-99页 |
4.2.1 教学对象 | 第78页 |
4.2.2 教学目标与原则 | 第78页 |
4.2.3 教学内容 | 第78-79页 |
4.2.4 教学教材、工具与课时分配 | 第79页 |
4.2.5 汉语时量补语的教学步骤 | 第79-88页 |
4.2.6 汉语动量补语的教学步骤 | 第88-99页 |
4.3 教案设计的评价与反思 | 第99-100页 |
结语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附录 | 第104-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