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酱中产细菌素屎肠球菌的筛选及特性分析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1页 |
·屎肠球菌 | 第13-16页 |
·屎肠球菌概述 | 第13页 |
·屎肠球菌特性研究 | 第13-15页 |
·屎肠球菌的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乳酸菌素 | 第16-18页 |
·乳酸菌素的定义 | 第16页 |
·乳酸菌素的优点 | 第16-17页 |
·乳酸菌素的特性 | 第17-18页 |
·乳酸菌素的功能 | 第18页 |
·肠球菌素 | 第18-1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产细菌素屎肠球菌的筛选 | 第21-31页 |
·引言 | 第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试验样品 | 第21页 |
·指示菌 | 第21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21页 |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 第21-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5页 |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及保藏 | 第22-23页 |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初筛 | 第23页 |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复筛 | 第23页 |
·菌株生理生化鉴定 | 第23-24页 |
·乳酸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4页 |
·DNA浓度检测 | 第24页 |
·PCR扩增16S rDNA序列 | 第24-25页 |
·检测16S rDNA扩增片段及测序 | 第25页 |
·同源性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样品采集 | 第25页 |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 第25-26页 |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初筛 | 第26页 |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复筛 | 第26-27页 |
·菌株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 第27-28页 |
·乳酸菌DNA提取结果 | 第28页 |
·乳酸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屎肠球菌R1及其所产细菌素特性分析 | 第31-41页 |
·引言 | 第31页 |
·试验材料 | 第31-32页 |
·试验样品 | 第31页 |
·指示菌 | 第3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1页 |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 第31-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抑菌谱测定 | 第32页 |
·细菌素稳定性研究 | 第32-33页 |
·屎肠球菌R1益生性研究 | 第33页 |
·屎肠球菌R1的耐药性 | 第33-34页 |
·屎肠球菌R1毒力基因的检测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抑菌谱测定 | 第34-35页 |
·细菌素的稳定性 | 第35-36页 |
·屎肠球菌R1的益生性 | 第36-37页 |
·屎肠球菌R1的耐药性 | 第37-38页 |
·屎肠球菌R1的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41页 |
第四章 细菌素种类确定 | 第41-47页 |
·引言 | 第41页 |
·试验材料 | 第41-42页 |
·试验样品 | 第41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41页 |
·试验试剂 | 第41-42页 |
·试验方法 | 第42-44页 |
·肠球菌素基因PCR检测 | 第42-43页 |
·细菌素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5页 |
·肠球菌素基因PCR检测 | 第44-45页 |
·细菌素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全文讨论 | 第47-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