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水果加工食品论文--果汁论文

杨梅浊汁风味劣变和非酶褐变的形成及控制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缩略词汇表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杨梅汁及其研究进展第10-11页
     ·杨梅汁的营养价值与生理功能第10页
     ·杨梅汁加工及贮藏的研究进展第10-11页
   ·果汁风味劣变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影响果汁风味的主要物质第11页
     ·果汁不良风味形成的原因第11-12页
     ·果汁风味劣变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第12页
   ·果汁非酶褐变的研究进展第12-15页
     ·果汁非酶褐变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果汁非酶褐变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立项背景及意义第1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杨梅浊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风味的变化第16-30页
   ·引言第16页
   ·材料、试剂与设备第16页
     ·材料第16页
     ·主要试剂第16页
     ·主要设备第16页
   ·实验方法第16-19页
     ·杨梅浊汁加工工艺流程及样品制备第16-17页
     ·pH 的测定第17页
     ·可滴定酸的测定第17页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第17页
     ·总糖的测定第17页
     ·感官品评第17-18页
     ·风味成分的鉴定第18-19页
     ·数据分析第19页
   ·结果与讨论第19-29页
     ·杨梅浊汁加工贮藏过程中 pH 和可滴定酸的变化第20页
     ·杨梅浊汁加工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的变化第20页
     ·杨梅浊汁加工贮藏过程中风味成分的变化第20-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杨梅浊汁风味劣变的控制研究第30-38页
   ·引言第30页
   ·材料、试剂与设备第30页
     ·材料第30页
     ·主要试剂第30页
     ·主要设备第30页
   ·实验方法第30-31页
     ·杨梅浊汁中蒸煮味的改善研究步骤第30-31页
     ·杨梅浊汁中发酵味的改善研究步骤第31页
     ·感官品评第31页
     ·色差值的测定第31页
     ·悬浮稳定性的测定第31页
     ·风味成分的鉴定第31页
     ·数据分析第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37页
     ·杨梅浊汁中蒸煮味的改善研究第31-34页
     ·杨梅浊汁中发酵味的改善研究第34-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杨梅浊汁贮藏过程中非酶褐变机理的初步研究第38-48页
   ·引言第38页
   ·材料、试剂与设备第38页
     ·材料第38页
     ·主要试剂第38页
     ·主要设备第38页
   ·实验方法第38-40页
     ·杨梅浊汁的工艺流程及样品制备第38-39页
     ·色差值的测定第39页
     ·褐变指数的测定第39页
     ·总酚含量的测定第39页
     ·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第39页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第39页
     ·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第39页
     ·5-HMF 含量的测定第39-40页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第40页
     ·黄酮含量的测定第40页
     ·数据分析第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褐变指数 A420和色差值与各主要致褐变因子的相关分析第40-41页
     ·25 °C 贮藏条件下杨梅浊汁非酶褐变的通径分析第41-44页
     ·37 °C 贮藏条件下杨梅浊汁非酶褐变的通径分析第44-46页
     ·杨梅浊汁贮藏过程中酚类物质与非酶褐变的相关性分析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杨梅浊汁非酶褐变的控制及品质改善效果的研究第48-54页
   ·引言第48页
   ·材料、试剂与设备第48页
     ·材料第48页
     ·主要试剂第48页
     ·主要设备第48页
   ·实验方法第48-50页
     ·pH 对杨梅浊汁贮藏过程中非酶褐变的影响第48页
     ·护色剂对杨梅浊汁贮藏过程中非酶褐变的影响第48-49页
     ·光照强度对杨梅浊汁贮藏过程中非酶褐变的影响第49页
     ·杨梅浊汁风味和色泽改善效果对比实验第49页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第49页
     ·花色苷保存率的计算第49页
     ·褐变指数的测定第49页
     ·总糖的测定第49页
     ·可滴定酸的测定第49页
     ·pH 值的测定第49页
     ·感官品评第49页
     ·数据分析第49-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3页
     ·pH 对杨梅浊汁贮藏过程中非酶褐变的影响第50页
     ·护色剂对杨梅浊汁贮藏过程中非酶褐变的影响第50-51页
     ·光照强度对杨梅浊汁贮藏过程中非酶褐变的影响第51-52页
     ·杨梅浊汁风味和色泽改善效果的对比研究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1-62页
附录 B:部分杨梅浊汁样品的 GC/MS 图谱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熏鸡冷风干燥过程中工艺、品质改良及货架期预测
下一篇:风鸭加工过程中脂质变化及其对风味品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