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罗非鱼简介 | 第12页 |
·罗非鱼加工利用现状 | 第12-13页 |
·鱼体腥味物质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产腥机理 | 第13-14页 |
·鱼肉中呈腥物质种类 | 第14页 |
·鱼腥味分析方法 | 第14-16页 |
·腥味物质提取技术 | 第14-16页 |
·腥味物质鉴定方法 | 第16页 |
·脱除鱼腥味技术的研究 | 第16-19页 |
·物理法 | 第17页 |
·化学法 | 第17-18页 |
·生物脱腥技术 | 第18页 |
·复合法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罗非鱼腥味特征物质研究 | 第20-27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20-21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0-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页 |
·气质联用仪条件 | 第21页 |
·罗非鱼体内各组织挥发性成分分析 | 第21页 |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6页 |
·罗非鱼体内各组织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 第21-24页 |
·罗非鱼体各组织关键性腥味成分 | 第24-26页 |
·结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冻藏期间罗非鱼腥味形成机理 | 第27-37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27-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罗非鱼体内各组织脂肪酸组成分析 | 第28-29页 |
·理化分析 | 第29页 |
·感官评定 | 第29页 |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6页 |
·罗非鱼体各组织脂肪酸组成 | 第29-31页 |
·冻藏期间微生物繁殖和脂肪氧化对罗非鱼鱼肉品质的影响 | 第31-35页 |
·罗非鱼鱼肉质量指标和感官评定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罗非鱼腥味脱除方法研究 | 第37-61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7-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仪器设备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物理法脱腥 | 第38页 |
·化学法脱腥 | 第38-39页 |
·生物法脱腥 | 第39-40页 |
·脱腥处理后鱼肉中挥发性成分测定 | 第40页 |
·感官评价 | 第40页 |
·化学分析 | 第40页 |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9页 |
·包埋脱腥处理罗非鱼肉 | 第40-43页 |
·吸附法脱腥处理罗非鱼肉 | 第43-47页 |
·抗氧化剂脱腥处理效果 | 第47-48页 |
·柠檬酸-CaCl2浸渍脱腥 | 第48-49页 |
·酵母发酵法脱腥 | 第49-53页 |
·酶法脱腥 | 第53-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罗非鱼肉复合脱腥处理 | 第61-68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61-62页 |
·实验材料 | 第61页 |
·主要试剂 | 第61页 |
·仪器设备 | 第61-62页 |
·实验方法 | 第62-64页 |
·复合脱腥 | 第62-64页 |
·感官评价 | 第64页 |
·化学分析 | 第64页 |
·数据处理 | 第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67页 |
·物理-化学法复合脱腥 | 第64页 |
·化学-生物法复合脱腥 | 第64-65页 |
·生物-物理法复合脱腥 | 第65-66页 |
·不同复合脱腥方法脱腥效果比较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件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