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中高级韩国学生“得”字状态补语习得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0-12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语料来源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第12-23页
 第一节 状态补语的本体研究第12-17页
  一、关于状态补语的定义第12-13页
  二、状态补语的类型及结构特点第13页
  三、“得”的性质第13-14页
  四、状态补语的语义指向第14-15页
  五、状态补语的三个平面第15-16页
  六、韩国人对状态补语的相关研究第16-17页
 第二节 对状态补语教学的相关研究第17-20页
  一、状态补语与结果补语的区别第17页
  二、状态补语与可能补语的区别第17-18页
  三、状态补语和状语的区别第18页
  四、留学生回避、误用状态补语第18-19页
  五、状态补语的教学第19页
  六、韩国人对程度补语跟状态补语的偏误分析第19-20页
 第三节 理论支撑第20-23页
  一、中介语理论第20-23页
第二章 “得”字状态补语在中韩两种语言间的对应形式分析第23-32页
 第一节 从句法和语义结合的角度进行的分析第23-25页
  一、A类第24页
  二、B类第24页
  三、C类第24-25页
  四、D类第25页
 第二节 汉韩对应形式分析第25-30页
  一、A类第25-26页
  二、B类第26-27页
  三、C类第27-30页
  四、D类第30页
 第三节 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得”字状态补语的使用调查及偏误分析第32-50页
 第一节 问卷调查设计与结果第32-36页
  一、调查目的第32页
  二、调查方法第32页
  三、调查设计第32-33页
  四、调查结果的统计第33-36页
 第二节 韩国学生使用“得”字状态补语的偏误分析第36-45页
  一、偏误分析理论第36页
  二、偏误来源第36-37页
  三、偏误类型第37-38页
  四、句法角度的分析第38-44页
  五、语义角度的分析第44-45页
 第三节 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第45-50页
  一、母语负迁移第45-46页
  二、教材中语言点的设计第46-49页
  三、习得方面第49-50页
第四章 教学策略及建议第50-55页
 一、加强汉韩对比研究第50页
 二、关于教材的编写第50-51页
 三、关于教师的教学第51-55页
第五章 结论第55-57页
附录第57-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韩国高中趣味性汉语教学设计
下一篇: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作为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的价值研究及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