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前言 | 第11-23页 |
·果酒 | 第11-12页 |
·果酒概述 | 第11页 |
·果酒的发展历史 | 第11页 |
·果酒资源 | 第11页 |
·果酒开发前景 | 第11-12页 |
·梨酒 | 第12-13页 |
·梨资源情况 | 第12页 |
·梨的营养价值 | 第12页 |
·梨酒及其发展 | 第12-13页 |
·酵母菌 | 第13-15页 |
·酵母菌简介 | 第13页 |
·果酒酵母简介 | 第13-14页 |
·果酒酵母的类型及作用 | 第14页 |
·梨酒专用酵母现状 | 第14-15页 |
·酵母菌的选育 | 第15-16页 |
·酵母菌的分离和筛选 | 第15-16页 |
·酵母菌的菌种改良 | 第16页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 第16-17页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简介 | 第16页 |
·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 第16页 |
·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应用 | 第17页 |
·营养缺陷型菌的制备 | 第17-19页 |
·EMS 诱变制备营养缺陷型菌株 | 第17-19页 |
·EMS 诱变特点 | 第19页 |
·营养缺陷型菌的检出 | 第19-20页 |
·融合子的筛选 | 第20-21页 |
·融合子的常用筛选方法 | 第20-21页 |
·营养缺陷型筛选融合子 | 第21页 |
·论文立题依据 | 第21-22页 |
·理论依据 | 第21页 |
·技术依据 | 第21-22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23-32页 |
·梨酒酵母的筛选及鉴定 | 第23-26页 |
·样品采集 | 第23页 |
·梨汁制备 | 第23页 |
·菌株及培养基 | 第23-2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页 |
·酵母的分离 | 第24页 |
·酵母的筛选 | 第24-25页 |
·入选菌株的生长及生物学特性 | 第25页 |
·酵母 YDJ05 和 YS03 的分子生物学鉴定(26SrDNA D1/D2 区序列分析) | 第25-26页 |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梨酒酵母工程菌 | 第26-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培养基 | 第26-27页 |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 | 第27页 |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路线 | 第28页 |
·亲本菌株 Y 营养缺陷型遗传标记的确定 | 第28-30页 |
·菌株 X 和 Y 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 第30-31页 |
·亲本菌株 X 原生质体灭活时间的确定 | 第31页 |
·原生质体融合 | 第31页 |
·融合子的优选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7页 |
·分离筛选结果与分析 | 第32-41页 |
·梨酒酵母的分离结果 | 第32页 |
·梨酒酵母的一级筛选 | 第32页 |
·杜氏发酵管二级筛选 | 第32-34页 |
·三角瓶发酵三级筛选 | 第34-36页 |
·入选菌株的生长和生物学特性 | 第36-39页 |
·YDJ05 和 YS03 的 26SrDNA D1/D2 区序列的鉴定结果 | 第39-41页 |
·原生质体融合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营养缺陷型菌的筛选结果 | 第41-42页 |
·原生质体的制备与酶处理时间的确定 | 第42-43页 |
·亲本菌株 X 原生质体灭活时间确定 | 第43-44页 |
·亲本菌株 X 和 Y 的原生质体融合 | 第44页 |
·亲本菌株 X 和 Y 融合子的筛选 | 第44-47页 |
4 结论及展望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7页 |
·展望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