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口语教材话轮转换的理据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的概况 | 第8-11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第四节 理论基础和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五节 语料说明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话轮的获得 | 第14-24页 |
第一节 首话轮的获得 | 第14-18页 |
第二节 接应话轮的获得 | 第18-21页 |
第三节 抢夺话轮的获得 | 第21-22页 |
第四节 话轮获得的分布特征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话轮的保持 | 第24-31页 |
第一节 首话轮的保持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接应话轮的保持 | 第26-30页 |
第三节 话轮保持的分布特征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话轮的放弃 | 第31-36页 |
第一节 首话轮的放弃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接应话轮的放弃 | 第32-35页 |
第三节 话轮放弃的分布特征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汉语现实交际中的话轮转换 | 第36-44页 |
第一节 汉语现实交际中话轮的获得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汉语现实交际中话轮的保持 | 第38-40页 |
第三节 汉语现实交际中话轮的放弃 | 第40-42页 |
第四节 现实交际中话轮转换的分布特征 | 第42-44页 |
第六章 二者的比较 | 第44-47页 |
第一节 相同点 | 第44页 |
第二节 不同点 | 第44-47页 |
第七章 原因分析及建议 | 第47-49页 |
第一节 原因分析 | 第47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47-49页 |
第八章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