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縮写符号 | 第10-12页 |
| 图形索引 | 第12-13页 |
| 前言 | 第13-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 1 肌肉冻结方式 | 第14-17页 |
| ·冻结理论 | 第14-16页 |
| ·冻结方法 | 第16-17页 |
| 2 肌肉解冻方式 | 第17-19页 |
| ·常用解冻方法 | 第17-18页 |
| ·新兴解冻方法 | 第18-19页 |
| 3 冻融对肌肉品质的影响 | 第19-21页 |
| ·冻融对食用品质的影响 | 第19-21页 |
| ·冻融对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21页 |
| 4 分析新鲜肉与解冻肉差别的方法 | 第21-26页 |
| ·酶法 | 第21-22页 |
| ·DNA技术 | 第22-23页 |
| ·光谱技术 | 第23-24页 |
| ·生物成像 | 第24-25页 |
| ·感官判别法 | 第25-26页 |
|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2页 |
| 第一章 反复冻融对羊肉食用品质及加工特性的影响 | 第32-5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 ·试验方法 | 第33-36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6页 |
| ·不同冻融次数羊肉食用品质变化 | 第36-37页 |
| ·食用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37-40页 |
| ·不同冻融次数羊肉加工特性变化 | 第40-41页 |
| ·不同冻融次数下羊肉食用品质主成份分析 | 第41-46页 |
| 3 讨论 | 第46-50页 |
| ·pH变化 | 第46页 |
| ·脂肪氧化与色泽变化 | 第46页 |
| ·保水性变化 | 第46-47页 |
| ·嫩度变化 | 第47页 |
| ·蛋白溶解度变化 | 第47-48页 |
| ·冻融对品质总体影响分析 | 第48页 |
| ·PCA分析 | 第48-50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第二章 冻融过程中羊肉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组织学变化 | 第54-7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8页 |
|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 ·试验方法 | 第55-58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8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8-66页 |
| ·反复冻融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 | 第58-60页 |
| ·核磁共振 | 第60-63页 |
| ·蛋白流变学变化 | 第63-64页 |
| ·FFA变化 | 第64-66页 |
| 3 讨论 | 第66-70页 |
| ·组织学变化 | 第66页 |
| ·水分移动性——NMR分析 | 第66-68页 |
| ·蛋白特性的变化 | 第68页 |
| ·脂肪酸含量变化 | 第68-70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全文结论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