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Summary | 第3-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 1 前言 | 第21-2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2页 |
| ·设备 | 第22页 |
| ·试剂 | 第22页 |
|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22-26页 |
| ·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燕麦麸油 | 第22-23页 |
| ·预处理 | 第22页 |
| ·工艺流程 | 第22页 |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 ·燕麦油理化性质测定 | 第23页 |
| ·混合脂肪酸的制备 | 第23-24页 |
| ·燕麦麸皮醇提液的制备 | 第24页 |
| ·燕麦麸皮醇提液中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 ·定性鉴别 | 第24页 |
| ·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 ·麸皮醇提液、麸油及混合脂肪酸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24-25页 |
| ··OH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24-25页 |
|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25页 |
| ·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25页 |
| ·抑制猪油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25页 |
| ·燕麦麸皮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 | 第25-26页 |
| ·混合脂肪酸的制备 | 第25页 |
| ·尿素包合富集不饱和脂肪酸 | 第25-26页 |
| ·脂肪酸种类及其相对含量测定 | 第26页 |
| ·燕麦油、混合脂肪酸及富集后的脂肪酸甲酯化 | 第26页 |
| ·脂肪酸种类及其相对含量测定 | 第2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2页 |
| ·SCF__CO2 萃取燕麦麸油 | 第26-28页 |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26-27页 |
| ·燕麦麸油理化性质分析 | 第27-28页 |
| ·混合脂肪酸制备工艺参数优化 | 第28-29页 |
| ·燕麦麸皮醇提液中总酚含量测定 | 第29页 |
| ·总酚标准曲线 | 第29页 |
| ·燕麦麸皮各醇提液中总酚含量 | 第29页 |
| ·燕麦麸中不同萃取液的抗氧化性能评价 | 第29-37页 |
| ·燕麦麸油、混合脂肪酸抗氧化性 | 第29-33页 |
| ·清除·OH 自由基的能力 | 第29-30页 |
| ·燕麦麸油、混合脂肪酸对 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30-31页 |
| ·燕麦麸油、混合脂肪酸的还原能力 | 第31页 |
| ·燕麦麸油、混合脂肪酸抑制猪油氧化作用 | 第31-33页 |
| ·燕麦麸皮醇提取液抗氧化性 | 第33-37页 |
| ·清除·OH 自由基的能力 | 第33-34页 |
| ·燕麦麸皮脱脂及未脱脂醇提掖清除 DPPH 自由基的能力 | 第34-35页 |
| ·还原能力测定 | 第35-36页 |
| ·麸皮醇提液抑制猪油氧化作用 | 第36-37页 |
| ·尿素包合法富集不饱和脂肪酸 | 第37-39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37-38页 |
| ·料液比 | 第37页 |
| ·包合时间 | 第37-38页 |
| ·包合温度 | 第38页 |
| ·尿素包和富集不饱和脂肪酸工艺参数优化 | 第38-39页 |
| ·燕麦脂肪酸分析测定 | 第39-42页 |
| ·燕麦麸油 | 第39-40页 |
| ·混合脂肪酸 | 第40-41页 |
| ·富集后的脂肪酸 | 第41-42页 |
| 4 讨论 | 第42-47页 |
| ·混合脂肪酸的制备 | 第42-43页 |
| ·燕麦麸皮提取液的抗氧化性 | 第43-44页 |
| ·溶剂对燕麦麸皮醇提液抗氧化性的影响 | 第43页 |
| ·麸油和混合脂肪酸的抗氧化的作用 | 第43-44页 |
| ·尿素包合过程中各因素对不饱合脂肪酸的影响 | 第44-45页 |
| ·脂肪酸/尿素/乙醇的比对富集效果的影响 | 第44页 |
| ·结晶时间对富集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结晶温度对富集效果的影响 | 第45页 |
| ·燕麦脂肪酸的分析测定 | 第45-47页 |
| ·燕麦麸油及混合脂肪酸 | 第46页 |
| ·富集后的脂肪酸 | 第46-47页 |
| 5 结论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 个人简介 | 第56-57页 |
| 导师简介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