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立题背景 | 第10-11页 |
| ·花色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花色苷的提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花色苷的纯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花色苷的生理活性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花色苷的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微胶囊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 ·微胶囊技术 | 第14-15页 |
| ·微胶囊壁材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35页 |
|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22-23页 |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 ·pH示差法 | 第23-24页 |
| ·花色苷的得率和色价的测定 | 第24页 |
| ·α-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 第24-25页 |
| ·葡萄糖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 第25页 |
| ·多孔淀粉对花色苷吸附率的测定 | 第25-26页 |
| ·微胶囊包埋率的测定 | 第26页 |
| ·微胶囊含水率的测定 | 第26页 |
| ·微胶囊粒度的测定 | 第26页 |
| ·微胶囊溶解度的测定 | 第26-27页 |
| ·微胶囊形态的观察 | 第27页 |
| ·蓝靛果花色苷超声波辅助提取及纯化方法 | 第27-28页 |
| ·蓝靛果花色苷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路线 | 第27页 |
| ·蓝靛果花色苷的大孔树脂纯化研究方法 | 第27页 |
| ·蓝靛果花色苷柱层析大孔树脂类型选择 | 第27-28页 |
| ·蓝靛果花色苷柱层析纯化参数 | 第28页 |
| ·蓝靛果花色苷中粒度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28-32页 |
| ·聚电解质法 | 第28-29页 |
| ·乳化-凝胶法 | 第29-31页 |
| ·多孔淀粉载体吸附法 | 第31-32页 |
| ·蓝靛果花色苷小粒度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32页 |
| ·复合凝聚法 | 第32页 |
| ·蓝靛果花色苷微胶囊稳定性的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 ·温度对所制备微胶囊的稳定性影响 | 第32页 |
| ·光照对所制备微胶囊的稳定性影响 | 第32页 |
| ·蓝靛果花色苷微胶囊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 | 第32-34页 |
| ·数据统计 | 第34-35页 |
| 第3章 蓝靛果花色苷超声波辅助提取及纯化研究 | 第35-42页 |
| ·蓝靛果花色苷的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35页 |
| ·蓝靛果花色苷超声波辅助提取 | 第35-36页 |
| ·蓝靛果花色苷柱层析树脂类型的确定 | 第36-37页 |
| ·蓝靛果花色苷粗提物纯化条件确定 | 第37-40页 |
| ·上样流速对X-5 大孔树脂吸附的影响 | 第38页 |
| ·上样浓度对X-5 大孔树脂吸附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洗脱流速对X-5 大孔树脂解析的影响 | 第39页 |
| ·乙醇浓度对X-5 大孔树脂解析的影响 | 第39-40页 |
| ·蓝靛果花色苷的纯度、收率、得率和色价 | 第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4章 蓝靛果花色苷中粒度微胶囊的制备 | 第42-60页 |
| ·聚电解质法制备蓝靛果花色苷中粒度微胶囊工艺条件确定 | 第42-47页 |
| ·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主因素 | 第42-43页 |
|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及结果 | 第43-44页 |
| ·响应面分析优化聚电解质法的工艺参数 | 第44-46页 |
| ·微胶囊形态的观察 | 第46-47页 |
| ·乳化-凝胶法制备蓝靛果花色苷中粒度微胶囊的工艺条件确定 | 第47-52页 |
| ·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主因素 | 第47-49页 |
|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及结果 | 第49页 |
| ·响应面分析优化乳化-凝胶法的工艺参数 | 第49-51页 |
| ·微胶囊形态的观察 | 第51-52页 |
| ·多孔淀粉载体吸附法制备蓝靛果花色苷中粒度微胶囊的工艺条件确定 | 第52-58页 |
| ·多孔淀粉吸附饱和时间 | 第52-53页 |
| ·复合酶法制备多孔淀粉的单因素最佳条件确定 | 第53-56页 |
| ·响应面分析优化制备多孔淀粉的工艺参数 | 第56-58页 |
| ·微胶囊形态的观察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5章 蓝靛果花色苷小粒度微胶囊的制备 | 第60-67页 |
| ·复合凝聚法制备蓝靛果花色苷小粒度微胶囊工艺条件确定 | 第60-63页 |
| ·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单因素最佳条件确定 | 第60-63页 |
| ·微胶囊形态的观察 | 第63页 |
| ·超声波-饱和溶液法制备蓝靛果花色苷小粒度微胶囊 | 第63-66页 |
| ·超声波-饱和溶液法制备微胶囊的单因素最佳条件确定 | 第64-65页 |
| ·微胶囊形态的观察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6章 蓝靛果花色苷微胶囊的稳定性研究 | 第67-74页 |
| ·蓝靛果花色苷微胶囊对外界环境的稳定性研究 | 第67-68页 |
| ·温度对所制备微胶囊的稳定性影响 | 第67-68页 |
| ·光照对所制备微胶囊的稳定性影响 | 第68页 |
| ·蓝靛果花色苷微胶囊在人体胃肠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 第68-73页 |
| ·蓝靛果花色苷微胶囊在人工胃液中的吸光值变化 | 第68-69页 |
| ·蓝靛果花色苷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的抗氧化能力 | 第69-71页 |
| ·蓝靛果花色苷微胶囊在模拟肠液中的抗氧化能力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