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材、课本论文

对外汉语中级汉字教材对比分析--以《中国字·认知》和《汉字轻松学·发展篇》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一、绪论第11-17页
    (一)研究背景第11页
    (二)研究内容第11页
    (三)研究方法第11-12页
        1.对比分析法第11-12页
        2.文献法第12页
        3.统计法第12页
    (四)文献综述第12-17页
        1.对外汉字教学概况第12-14页
        2.对外汉字教材研究概况第14-15页
        3.对外汉字教材编写概况第15-17页
二、对外汉字教材编写的理论基础第17-21页
    (一)认知理论与认知法第17-18页
        1.双编码理论(Dual Coding Theory)第17页
        2.阿特金森和谢夫林记忆模型(Atkinson-Shiffrin Memory Model)第17-18页
        3.克雷克和洛克哈特记忆模型(Craik-Lockhart Memory Model)第18页
        4.认知法第18页
    (二)对外汉字教学理论第18-19页
        1.字理分析法第18页
        2.基本部件+基本字体系第18页
        3.字族理论第18-19页
    (三)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字教学第19-21页
        1.字本位教学体系的特点第19页
        2.字本位理论的优势与不足第19-21页
三、教材可比性分析第21-24页
    (一)教材对比的实现基础第21-22页
        1.汉字选取的独立性第21页
        2.教材出版的新颖度第21-22页
        3.教材适用的针对性第22页
        4.教材的设计目标第22页
    (二)教材对比的差异性第22-24页
四、教材对比的角度第24-34页
    (一)编写概况第24页
    (二)编写理念第24-25页
    (三)学习策略引导第25-26页
    (四)教材体例第26-28页
        1.《汉字轻松学·发展篇》的编写体例第26-27页
        2.《中国字·认知》的编写体例第27-28页
        3.编写体例的对比分析第28页
    (五)编写内容第28-31页
        1.汉字的选用第28-29页
        2.对形声字的处理第29页
        3.生字复现率统计分析第29-31页
    (六)练习模式第31-33页
        1.《汉字轻松学·发展篇》的练习模式第31页
        2.《中国字·认知》的练习模式第31-32页
        3.练习模式的对比分析第32-33页
    (七)对比教材优缺点的总结归纳第33-34页
五、对中级对外汉字教材编写的建议第34-38页
    (一)对教材设计方面的建议第34页
        1.加强中高级汉字教材的编写工作第34页
        2.加强国别化汉语教材的编写工作第34页
    (二)对教材学习策略引导方面的建议第34-35页
        1.重视对元认知策略的引导第34页
        2.重视对社交策略的引导第34-35页
    (三)对教材编写体例方面的建议第35页
        1.慎用外文注释第35页
        2.重视教师用书的配套第35页
    (四)对教材编写内容方面的建议第35-37页
        1.增强教材内容的趣味性第35-36页
        2.提高教材编写的严谨性第36页
        3.重视新兴科技成果的应用第36页
        4.灵活运用俗文字学第36-37页
    (五)对教材练习模式的建议第37-38页
        1.练习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第37页
        2.创新练习形式第37-38页
结语第38-39页
注释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附录一 非中国大陆地区出版的部分汉字教材第43-45页
附录二 中国大陆出版的部分汉字教材第45-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语话语标记与留学生口语流利性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李元《音切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