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光谱和近红外信息融合的羊肉新鲜度无损检测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肉品新鲜度检测方法 | 第12页 |
1.3 肉品新鲜度的高光谱图像技术检测 | 第12-14页 |
1.3.1 高光谱图像技术 | 第12-13页 |
1.3.2 肉品新鲜度检测中的高光谱图像技术应用 | 第13-14页 |
1.4 肉品新鲜度的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 | 第14-16页 |
1.4.1 近红外光谱技术 | 第14页 |
1.4.2 肉品新鲜度检测中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 | 第14-16页 |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6-18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3 研究路线 | 第17-1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羊肉新鲜度指标相关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 第19-27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2.2.1 样品制备 | 第19-20页 |
2.2.2 挥发性盐基氮指标测定 | 第20页 |
2.2.3 细菌总数指标测定 | 第20-21页 |
2.2.4 pH值指标测定 | 第21页 |
2.2.5 颜色指标测定 | 第2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6页 |
2.3.1 储藏时间下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趋势 | 第21-22页 |
2.3.2 储藏时间下细菌总数的变化趋势 | 第22-23页 |
2.3.3 储藏时间下pH值的变化趋势 | 第23-24页 |
2.3.4 储藏时间下颜色的变化趋势 | 第24页 |
2.3.5 羊肉新鲜度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羊肉新鲜度无损检测 | 第27-41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3.2.1 样品制备 | 第27页 |
3.2.2 高光谱图像采集与标定 | 第27-29页 |
3.2.3 高光谱图像光谱信息获取 | 第29页 |
3.2.4 光谱预处理 | 第29-31页 |
3.2.5 特征变量筛选 | 第31页 |
3.2.6 模型建立与评价 | 第31-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3.3.1 光谱分析 | 第32-33页 |
3.3.2 样品划分及光谱预处理 | 第33-35页 |
3.3.3 光谱特征变量筛选 | 第35-38页 |
3.3.4 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羊肉新鲜度无损检测 | 第41-52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4.2.1 样品制备 | 第41页 |
4.2.2 近红外光谱采集 | 第41-43页 |
4.2.3 光谱预处理 | 第43页 |
4.2.4 特征变量筛选 | 第43页 |
4.2.5 模型建立与评价 | 第4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1页 |
4.3.1 近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44页 |
4.3.2 样品划分及光谱预处理 | 第44-46页 |
4.3.3 光谱特征变量筛选 | 第46-51页 |
4.3.4 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基于信息融合的羊肉新鲜度无损检测 | 第52-60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5.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52页 |
5.2.2 信息融合简介 | 第52-53页 |
5.2.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53-5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5.3.1 基于数据层融合建立羊肉新鲜度分级模型 | 第54-56页 |
5.3.2 基于特征层融合建立羊肉新鲜度分级模型 | 第56-59页 |
5.3.3 同单一检测方法的比较 | 第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68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