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生物质基功能化油水分离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6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水体污染第10-13页
        1.2.1 含油废水的危害及分类第10-11页
        1.2.2 染料废水的危害及处理第11-13页
    1.3 油水分离材料研究进展第13-17页
        1.3.1 特殊浸润材料的理论研究第13-16页
        1.3.2 特殊浸润表面的设计思路第16页
        1.3.3 特殊浸润表面的应用第16-17页
    1.4 油水分离材料研究进展第17-21页
        1.4.1 油水分离材料分类第17-19页
        1.4.2 生物质基油水分离材料第19-21页
        1.4.3 传统油水分离材料存在的问题第21页
    1.5 多功能材料超浸润材料研究进展第21-24页
    1.6 本文的科学思想及意义第24-26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26-29页
    2.1 实验材料第26-27页
    2.2 实验设备和仪器第27页
    2.3 材料的测试和表征第27-29页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7页
        2.3.2 红外光谱测试(FTIR)第27页
        2.3.3 X射线衍射测试(XRD)第27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7-28页
        2.3.5 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第28页
        2.3.6 材料表面润湿性能测试第28-29页
第三章 超疏水海胆状磷化镍负载棉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29-39页
    3.1 前言第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1页
        3.2.1 海胆状磷化镍制备第29页
        3.2.2 海胆状磷化镍氨基化修饰第29-30页
        3.2.3 棉布的预处理第30页
        3.2.4 超疏水海胆状磷化镍负载棉布的制备第30页
        3.2.5 超疏水棉布的油水分离能力测定第30-31页
        3.2.6 催化性能测定第31页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31-38页
        3.3.1 海胆状磷化镍的形貌和结构分析第31-32页
        3.3.2 超疏水棉布的形貌和成分分析第32-33页
        3.3.3 超疏水棉布润湿性能及油水分离性能分析第33-34页
        3.3.4 超疏水棉布循环稳定性和耐用性能分析第34-35页
        3.3.5 超疏水棉布催化还原性能分析第35-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Ag/AgCl负载超亲水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39-48页
    4.1 前言第39页
    4.2 实验方法第39-41页
        4.2.1 纤维素气凝胶(CE)的制备第39-40页
        4.2.2 超亲水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Ag/Ag Cl/CE)第40页
        4.2.3 超亲水纤维素气凝胶的油水分离能力测定第40页
        4.2.4 超亲水纤维素气凝胶的光催化能力测定第40-41页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41-47页
        4.3.1 超亲水气凝胶的形貌和结构分析第41-43页
        4.3.2 超亲水气凝胶接触角测试第43-44页
        4.3.3 超亲水气凝胶自清洁性能测试第44-45页
        4.3.4 超亲水纤维素气凝胶油水分离性能测试第45页
        4.3.5 超亲水气凝胶光催化性能分析第45-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银负载胡杨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48-56页
    5.1 前言第48页
    5.2 实验方法第48-49页
        5.2.1 银负载胡杨木(Ag/wood)的水热制备第48-49页
    5.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49-55页
        5.3.1 银负载胡杨木的形貌和结构分析第49-51页
        5.3.2 银负载胡杨木亲疏水性能分析第51页
        5.3.3 银负载胡杨木的油水分离性能分析第51-53页
        5.3.4 银负载胡杨木催化性能分析第53-55页
    5.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6.1 结论第56-57页
    6.2 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致谢第65-66页
作者简介第66-67页
附件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载体结构与杂多酸氧化脱硫性能的构效关系研究
下一篇:基于高光谱和近红外信息融合的羊肉新鲜度无损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