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5页 |
1.1 多糖的结构解析 | 第16-19页 |
1.1.1 一级结构解析 | 第16-19页 |
1.1.2 高级结构解析 | 第19页 |
1.2 多糖的结构修饰 | 第19-21页 |
1.2.1 邻苯二甲酰化修饰 | 第19-20页 |
1.2.2 硫酸酯化修饰 | 第20页 |
1.2.3 磷酸酯化修饰 | 第20页 |
1.2.4 其它修饰 | 第20-21页 |
1.3 真菌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21-22页 |
1.3.1 免疫调节活性 | 第21页 |
1.3.2 抗肿瘤活性 | 第21页 |
1.3.3 抗氧化活性 | 第21-22页 |
1.3.4 降血糖作用 | 第22页 |
1.4 多糖的构效关系 | 第22-23页 |
1.5 粒毛盘菌多糖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5.1 粒毛盘菌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23页 |
1.5.2 粒毛盘菌多糖的结构解析 | 第23页 |
1.5.3 粒毛盘菌多糖的分子修饰 | 第23-24页 |
1.5.4 粒毛盘菌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24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粒毛盘菌YM262胞外多糖的结构表征与活性评价 | 第25-4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31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5-28页 |
2.1.3 粒毛盘菌胞外多糖的提取 | 第28页 |
2.1.4 粒毛盘菌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28页 |
2.1.5 一般分析方法 | 第28页 |
2.1.6 LEP-2a的纯度和分子量测定 | 第28-29页 |
2.1.7 LEP-2a的单糖组分分析 | 第29页 |
2.1.8 LEP-2a的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 | 第29页 |
2.1.9 LEP-2a的甲基化分析 | 第29-30页 |
2.1.10 LEP-2a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页 |
2.1.11 LEP-2a的核磁光谱分析 | 第30页 |
2.1.12 LEP-2a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30-31页 |
2.1.13 LEP-2a的吸湿和保湿活性的测定 | 第31页 |
2.1.14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1-43页 |
2.2.1 LEP的纯化和化学分析 | 第31-32页 |
2.2.2 LEP-2a的纯度和分子量 | 第32-33页 |
2.2.3 LEP-2a的结构表征 | 第33-39页 |
2.2.4 LEP-2a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 第39-41页 |
2.2.5 LEP-2a的吸湿性和保湿性 | 第41-4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粒毛盘菌YM262胞外多糖邻苯二甲酰化修饰及其免疫调节活性 | 第44-59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44-49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3.1.2 试剂与仪器 | 第44-46页 |
3.1.3 实验动物 | 第46页 |
3.1.4 LEP-2a的邻苯二甲酰化修饰 | 第46页 |
3.1.5 邻苯二甲酰基含量的测定 | 第46页 |
3.1.6 邻苯二甲酰基取代度(DS)的测定 | 第46页 |
3.1.7 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 | 第46-47页 |
3.1.8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第47页 |
3.1.9 元素分析 | 第47页 |
3.1.10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 | 第47页 |
3.1.11 LEP-2a和PHEP-2a的体内免疫调节活性测定 | 第47-49页 |
3.1.12 数据分析 | 第49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9-58页 |
3.2.1 邻苯二甲酰化多糖的制备及其取代度 | 第49页 |
3.2.2 LEP-2a衍生物的表征分析 | 第49-53页 |
3.2.3 LEP-2a和PHEP-2a的免疫调节活性 | 第53-5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4.1 结论 | 第59页 |
4.2 创新点 | 第59页 |
4.3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报的专利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