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象征词语的文化教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选题缘起第12-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象征词语本体研究第13页
        1.2.2 跨文化交际下的象征词语研究第13-15页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18页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象征词语的文化教学的探讨第18-34页
    2.1 象征词语第18-25页
        2.1.1 象征词语定义第18-19页
        2.1.2 象征词语的表义特点第19-20页
        2.1.3 象征词语分类及含义第20-25页
    2.2 《新实用汉语课本》中象征词语的文化教学分析第25-34页
        2.2.1 《新实用汉语课本》象征词语统计第25-26页
        2.2.2 《新实用汉语课本》象征词语来源及意义分析第26-28页
        2.2.3 以《新实用汉语课本》象征词语为例看象征词语教学方法第28-30页
        2.2.4 象征词语文化教学的意义探讨第30-34页
第三章 汉语学习者象征词语学习情况调查及研究第34-42页
    3.1 研究背景第34-35页
        3.1.1 调查对象情况第34页
        3.1.2 问卷调查语料背景第34-35页
        3.1.3 问卷调查题型及分析方法第35页
    3.2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第35-41页
        3.2.1 问卷单选题统计及分析第35-36页
        3.2.2 问卷判断题统计及分析第36-37页
        3.2.3 问卷问答题统计及分析第37-41页
    3.3 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针对象征词语的专项教学设计第42-54页
    4.1 《洋姑爷在农村过春节》(片段)第42-46页
        4.1.1 选取缘由第42-43页
        4.1.2 教学对象第43页
        4.1.3 教学内容第43页
        4.1.4 课程性质及课时第43页
        4.1.5 教学目标第43页
        4.1.6 课前准备第43页
        4.1.7 具体教学环节第43-46页
        4.1.8 教学方法分析第46页
    4.2 《请多提意见》片段第46-49页
        4.2.1 选取缘由第47页
        4.2.2 教学对象第47页
        4.2.3 教学内容第47页
        4.2.4 课程性质及课时第47页
        4.2.5 教学目标第47页
        4.2.6 课前准备第47-48页
        4.2.7 讲解部分第48-49页
        4.2.8 教学方法分析第49页
    4.3 以“黑社会”、“白托”等语料扩展的象征词语教学第49-52页
        4.3.1 选取缘由第50页
        4.3.2 教学对象第50页
        4.3.3 教学内容第50页
        4.3.4 课程性质及课时第50页
        4.3.5 教学目标第50页
        4.3.6 课前准备第50页
        4.3.7 教学方法分析第50-51页
        4.3.8 讲解部分第51-52页
    4.4 教学反思第52-54页
        4.4.1 教学设计评估第52页
        4.4.2 教学设计反馈第52-54页
结语第54-56页
附录第56-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动量词“次”和“回”的辨析教学
下一篇:《今天你穿得真漂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