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淀粉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超微粉碎处理对杂粮(豆)淀粉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7页
    1.1 杂粮(豆)淀粉概述第11-13页
        1.1.1 青稞淀粉第11-12页
        1.1.2 荞麦淀粉第12页
        1.1.3 小米淀粉第12页
        1.1.4 糜子淀粉第12页
        1.1.5 绿豆淀粉第12-13页
        1.1.6 蚕豆淀粉第13页
        1.1.7 豌豆淀粉第13页
    1.2 超微粉碎技术概述第13-15页
        1.2.1 超微粉碎技术第13-14页
        1.2.2 超微粉碎处理在淀粉改性中的应用第14-15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15-17页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页
        1.3.3 研究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杂粮(豆)淀粉理化性质的比较分析第17-35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17-20页
        2.2.1 试验材料第17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17页
        2.2.3 试验试剂第17-18页
        2.2.4 试验方法第18-20页
        2.2.5 数据处理第20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0-33页
        2.3.1 淀粉基本组成第20-21页
        2.3.2 淀粉结构特性第21-24页
        2.3.3 淀粉理化特性第24-33页
    2.4 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超微粉碎处理对杂粮(豆)淀粉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第35-59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3.2.1 试验材料第35页
        3.2.2 试验试剂第35-36页
        3.2.3 仪器与设备第36页
        3.2.4 试验方法第36页
        3.2.5 数据处理第3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6-57页
        3.3.1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36-38页
        3.3.2 偏光十字显微镜观察第38-40页
        3.3.3 淀粉晶型分析第40-43页
        3.3.4 碘蓝值第43-45页
        3.3.5 持水性第45-46页
        3.3.6 溶解度和膨胀度第46-49页
        3.3.7 热力学特性第49-51页
        3.3.8 糊化特性第51-53页
        3.3.9 冻融稳定性第53-54页
        3.3.10 透明度第54-56页
        3.3.11 凝沉特性第56-57页
    3.4 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4.1 结论第59-60页
    4.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致谢第66-67页
作者简介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猕猴桃酒发酵及陈酿过程中多酚及多糖的变化规律
下一篇:1-MCP对鲜食葡萄货架期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