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生汉语结果补语习得及教学对策研究
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1 理论依据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 结果补语的研究状况综述 | 第14-19页 |
第二章 汉语和日语表动作结果的语言表达对比 | 第19-32页 |
2.1 汉语中动作结果表达的形式 | 第21-25页 |
2.1.1 动作的达成 | 第23-24页 |
2.1.2 施事者的变化 | 第24页 |
2.1.3 受事者的变化 | 第24-25页 |
2.1.4 动作的状态 | 第25页 |
2.2 日语中动作结果表达的主要形式 | 第25-32页 |
2.2.1 日语的“形容词连用形+动词”结构 | 第26-27页 |
2.2.2 日语的复合动词结构 | 第27-28页 |
2.2.3 日语单个动词作结果 | 第28-29页 |
2.2.4“副词+动词”表达动作结果 | 第29页 |
2.2.5“动词中顿形后续动词”表达动作结果 | 第29-32页 |
第三章 日本人结果补语的学习情况调查及统计分析 | 第32-46页 |
3.1 HSK动态作文语料中的偏误类型 | 第32-35页 |
3.2 问卷调查 | 第35-36页 |
3.2.1 被试情况 | 第35-36页 |
3.2.2 问卷设计 | 第36页 |
3.3 测试情况统计及分析 | 第36-41页 |
3.4 偏误原因分析 | 第41-46页 |
3.4.1 母语的负迁移作用 | 第42-43页 |
3.4.2 教材原因 | 第43-46页 |
第四章 结果补语习得的教学建议 | 第46-54页 |
4.1 教材的编排 | 第46-48页 |
4.1.1 关于语法点的编排 | 第46-48页 |
4.1.2 关于课后练习题的建议 | 第48页 |
4.2 教学方法的采用 | 第48-54页 |
4.2.1 汉日语言对照法 | 第48-50页 |
4.2.2 循序渐进法 | 第50-51页 |
4.2.3 情景法 | 第51-52页 |
4.2.4 辨析法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一:日本人结果补语问卷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