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对外汉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使用的个案研究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1.1 选题缘由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动机策略的界定第10页
    1.3 理论基础第10-12页
        1.3.1 Williams和Burden的动机理论第11页
        1.3.2 D(?)myei的动机理论第11-12页
    1.4 相关文献综述第12-16页
        1.4.1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第12-13页
        1.4.2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综述第13-16页
        1.4.3 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第16页
2 研究设计第16-20页
    2.1 研究问题第16页
    2.2 研究对象第16-17页
    2.3 研究工具第17-19页
    2.4 研究方法第19-20页
3 四位教师动机策略总体使用情况第20-29页
    3.1 动机策略总体使用比重第20-21页
    3.2 动机策略总体使用分布第21-27页
        3.2.1 教师话语类动机策略总体使用分布第21-25页
        3.2.2 组织形式类动机策略总体使用分布第25页
        3.2.3 活动设计类动机策略总体使用分布第25-26页
        3.2.4 鼓励积极的自我评价机制类动机策略总体使用分布第26-27页
    3.3 对外汉语课堂与其他二语课堂动机策略使用比较第27-29页
        3.3.1 教师话语类动机策略使用比较第27-28页
        3.3.2 组织形式类动机策略使用比较第28页
        3.3.3 活动设计类动机策略使用比较第28页
        3.3.4 鼓励积极的自我评价机制类动机策略使用比较第28-29页
    3.4 小结第29页
4 不同教师动机策略使用比较第29-44页
    4.1 动机策略使用比重比较第29-32页
    4.2 动机策略使用分布比较第32-43页
        4.2.1 教师语言类动机策略使用分布比较第33-39页
        4.2.2 组织形式类动机策略使用分布比较第39-40页
        4.2.3 活动设计类动机策略使用分布比较第40-41页
        4.2.4 鼓励积极的自我评价机制类动机策略使用分布比较第41-43页
    4.3 小结第43-44页
5 结语第44-47页
    5.1 研究结论第44-45页
    5.2 建议第45-46页
    5.3 不足之处与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附录1第51-52页
附录2第52-56页
附录3第56-59页
附录4第59-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图式理论的高级汉语报刊阅读教材分析--以三套高级报刊阅读教材为例
下一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请求言语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