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插图目录 | 第8-9页 |
| 表格目录 | 第9-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 1.1 社交媒体 | 第13-14页 |
| 1.2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 | 第14-16页 |
| 1.2.1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 第14-15页 |
| 1.2.2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 | 第15-16页 |
| 1.3 国内外学业拖延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1.3.1 学业拖延的概念 | 第16-17页 |
| 1.3.2 学业拖延的理论解释与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 1.3.3 学业拖延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3.4 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干预研究 | 第20页 |
| 1.4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学业拖延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22-27页 |
| 2.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 2.2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 2.3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 2.3.1 被试 | 第22-23页 |
| 2.3.2 研究工具 | 第23-24页 |
| 2.3.3 施测与统计处理 | 第24页 |
| 2.4 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 2.5 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学业拖延现状 | 第27-49页 |
| 3.1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概况 | 第27-32页 |
| 3.1.1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现状调查—以微博、微信、QQ 等网络即时社交平台为例 | 第27页 |
| 3.1.2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倾向在人口学上的差异分析 | 第27-32页 |
| 3.2 大学生学业拖延概况 | 第32-38页 |
| 3.2.1 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调查 | 第32-33页 |
| 3.2.2 大学生学业拖延在人口学上的差异分析 | 第33-38页 |
| 3.3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学业拖延概况 | 第38-47页 |
| 3.3.1 社交媒体依赖与学业拖延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 3.3.2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学业拖延现状调查 | 第39-45页 |
| 3.3.3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和非依赖群体在学业拖延上的差异分析 | 第45-4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学业拖延原因研究 | 第49-57页 |
| 4.1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时间管理调查 | 第49-51页 |
| 4.1.1 社交媒体依赖程度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分析 | 第49页 |
| 4.1.2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和非依赖群体在时间管理能力上的差异 | 第49-51页 |
| 4.2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自制力调查 | 第51-52页 |
| 4.2.1 社交媒体依赖和自制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页 |
| 4.2.2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和非依赖群体在自制力上的差异分析 | 第51-52页 |
| 4.3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注意力调查 | 第52-55页 |
| 4.3.1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注意力现状 | 第52-53页 |
| 4.3.2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注意力影响因素 | 第53-54页 |
| 4.3.3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注意力特点及其影响 | 第54-5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 第57-64页 |
| 5.1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 | 第57-58页 |
| 5.1.1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的产生 | 第57页 |
| 5.1.2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特点 | 第57-58页 |
| 5.2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学业拖延现状与特点 | 第58-60页 |
| 5.2.1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学业拖延现状 | 第58页 |
| 5.2.2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学业拖延特点 | 第58-60页 |
| 5.3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学业拖延原因系统分析 | 第60-64页 |
| 第六章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学业拖延干预 | 第64-73页 |
| 6.1 学业拖延传统干预 | 第64-65页 |
| 6.2 AP 系统设计基础 | 第65-67页 |
| 6.2.1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特点 | 第65-66页 |
| 6.2.2 AP 系统可行性分析 | 第66-67页 |
| 6.3 AP 系统 | 第67-71页 |
| 6.3.1 构思 | 第67-68页 |
| 6.3.2 系统实现方案 | 第68页 |
| 6.3.3 具体架构图 | 第68-71页 |
| 6.3.4 预期干预效果 | 第71页 |
| 6.4 AP 系统的意义 | 第71-73页 |
| 第七章 创新和不足 | 第73-74页 |
| 7.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73页 |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 附录 1 问卷 | 第76-80页 |
|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