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农业非点源污染评价研究 | 第18-29页 |
2.1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 | 第18-19页 |
2.2 非点源污染的评价指标选取 | 第19-24页 |
2.2.1 输出系数因子 | 第19-20页 |
2.2.2 据受纳水体距离因子 | 第20-21页 |
2.2.3 径流产生效率因子 | 第21-23页 |
2.2.4 气候驱动因子 | 第23-24页 |
2.3 决策方法 | 第24-28页 |
2.3.1 评价指标的规范化 | 第25页 |
2.3.2 TOPSIS 方法 | 第25-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系统平台建立的相关理论技术 | 第29-42页 |
3.1 富网络地理信息系统(RIAWebGIS)技术概述 | 第29-31页 |
3.1.1 RIAWebGIS 的提出 | 第29-30页 |
3.1.2 RIAWebGIS 与传统 WebGIS 区别 | 第30-31页 |
3.2 基于 RIA 的 WebGIS 技术方案分析 | 第31-35页 |
3.2.1 Ajax 技术 | 第32页 |
3.2.2 Flex 技术 | 第32-33页 |
3.2.3 Silverlight 技术 | 第33-34页 |
3.2.4 RIA 技术分析对比 | 第34-35页 |
3.3 REST 风格架构 | 第35-38页 |
3.3.1 REST 概述 | 第35页 |
3.3.2 ArcGIS Server REST 开发模式 | 第35-37页 |
3.3.3 RESTAPI 工作原理 | 第37-38页 |
3.4 ArcGISAPI For Silverlight 技术 | 第38-41页 |
3.4.1 ArcGISAPI For Silverlight 的功能 | 第38-39页 |
3.4.2 ArcGISAPI For Silverlight 类库分析 | 第39-40页 |
3.4.3 ArcGISAPI For Silverlight 中的图层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系统的分析与详细设计 | 第42-57页 |
4.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42-43页 |
4.1.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第42页 |
4.1.2 系统的性能需求分析 | 第42-43页 |
4.2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第43-45页 |
4.2.1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43-44页 |
4.2.2 关系数据库的建立 | 第44-45页 |
4.3 基于 WebClient 的空间数据交互框架设计 | 第45-52页 |
4.3.1 基础交互数据结构的设计 | 第46-47页 |
4.3.2 传输数据序列化与反序列化的设计 | 第47页 |
4.3.3 压缩算法的选取 | 第47-48页 |
4.3.4 客户端与服务端的传输方法 | 第48-49页 |
4.3.5 交互方案的实例 | 第49-52页 |
4.4 系统的架构设计 | 第52-56页 |
4.4.1 表现层设计 | 第53-54页 |
4.4.2 业务层设计 | 第54-55页 |
4.4.3 数据层设计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基于 WebGIS 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系统的实现 | 第57-77页 |
5.1 系统功能模块组成 | 第57-58页 |
5.2 登陆及地图服务初始化 | 第58-62页 |
5.2.1 用户登陆 | 第58-59页 |
5.2.2 底图初始化 | 第59-60页 |
5.2.3 叠加图层初始化 | 第60-62页 |
5.3 地图的基础操作模块 | 第62-64页 |
5.3.1 图层控制 | 第62-63页 |
5.3.2 常规操作 | 第63-64页 |
5.4 鄱阳湖流域基础数据查询模块 | 第64-67页 |
5.4.1 基于属性数据的查询 | 第64-65页 |
5.4.2 基于空间数据的查询 | 第65-67页 |
5.5 评价因子模块 | 第67-71页 |
5.5.1 分类渲染 | 第67-70页 |
5.5.2 图表渲染 | 第70-71页 |
5.6 非点源污染统计计算模块 | 第71-74页 |
5.6.1 研究区域图层在线导入 | 第71-72页 |
5.6.2 非点源污染在线统计及计算 | 第72-74页 |
5.7 后台管理模块 | 第74-76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系统应用实例分析 | 第77-83页 |
6.1 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统计分析 | 第77页 |
6.2 鄱阳湖流域降水空间变化分析 | 第77-78页 |
6.3 鄱阳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分析 | 第78-79页 |
6.4 鄱阳湖流域非点源氮流失潜在风险分析 | 第79-8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3-85页 |
7.1 结论 | 第83页 |
7.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88-89页 |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