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1 应激源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1.1.1 应激与应激源的概念界定 | 第11页 |
1.1.2 应激源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1.2 心理健康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 | 第13-18页 |
1.2.1 心理健康的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2.2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1.2.3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 第17页 |
1.2.4 初中生心理健康与学习的关系 | 第17-18页 |
1.3 自我导向学习的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1.3.1 自我导向学习的概念界定 | 第18页 |
1.3.2 自我导向学习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1.4 应激源、心理健康和自我导向学习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2 问题提出 | 第22-24页 |
3 研究一农村初中生应激源、心理健康与自我导向学习倾向的特征及相关研究 | 第24-42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4-29页 |
3.3.1 被试 | 第24页 |
3.3.2 研究工具 | 第24-29页 |
3.3.3 施测过程 | 第29页 |
3.4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3.5 研究结果 | 第29-38页 |
3.5.1 农村初中生应激源的比较 | 第29-31页 |
3.5.2 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分布 | 第31-33页 |
3.5.3 农村初中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的分析 | 第33-36页 |
3.5.4 农村初中生应激源压力因子与心理健康各维度间的相关分析 | 第36-37页 |
3.5.5 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各维度与自我导向学习倾向各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 第37页 |
3.5.6 农村初中生应激源压力因子与自我导向学习倾向各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 第37-38页 |
3.6 分析与讨论 | 第38-42页 |
3.6.1 对农村初中生的应激源的分析 | 第38页 |
3.6.2 对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 第38-39页 |
3.6.3 对农村初中生的自我导向学习倾向的分析 | 第39-40页 |
3.6.4 对农村初中生应激源压力因子与心理健康各维度间的相关分析 | 第40页 |
3.6.5 对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各维度与自我导向学习倾向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 第40-41页 |
3.6.6 对农村初中生应激源压力因子与自我导向学习倾向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 第41-42页 |
4 研究二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农村初中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的干预研究 | 第42-49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42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42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42-44页 |
4.3.1 被试 | 第42页 |
4.3.2 团体心理活动的设计 | 第42-44页 |
4.4 研究结果 | 第44-47页 |
4.4.1 干预组1与控制组自我导向学习倾向的前测比较 | 第44页 |
4.4.2 干预组1与控制组自我导向学习倾向的后测比较 | 第44-45页 |
4.4.3 干预组1自我导向学习倾向的前后测比较 | 第45-46页 |
4.4.4 控制组自我导向学习倾向的前后测比较 | 第46页 |
4.4.5 干预组2自我导向学习倾向的前后测比较 | 第46-47页 |
4.5 分析与讨论 | 第47-49页 |
4.5.1 团体心理辅导对心理健康良好的农村初中生的干预效果分析 | 第47-48页 |
4.5.2 团体心理辅导对心理健康较差的农村初中生的干预效果分析 | 第48-49页 |
5 不足与展望 | 第49-50页 |
6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附录 | 第57-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