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32页 |
·小肠内容物中碳水化合物的研究概述 | 第15-18页 |
·小肠内容物概述 | 第15页 |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概述 | 第15-18页 |
·消化吸收率 | 第18-24页 |
·消化与吸收的生理过程 | 第18-19页 |
·消化吸收率的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小肠内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率的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标记物的研究概述 | 第24-26页 |
·标记物的作用及意义 | 第24-25页 |
·标记物的研究现状 | 第25页 |
·抗性淀粉的概述 | 第25-26页 |
·甜度与营养物质吸收 | 第26-29页 |
·本课题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29-30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0-31页 |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第2章 抗性淀粉微量快速高通量分析检测方法研究 | 第32-39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 | 第33-34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4-35页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35-36页 |
·非抗性淀粉酶解优化 | 第35页 |
·抗性淀粉溶解优化 | 第35-36页 |
·抗性淀粉的酶解与测定优化 | 第3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小肠区段取样方法的研究 | 第39-47页 |
·引言 | 第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9-41页 |
·实验动物 | 第39-40页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主要仪器 | 第40-41页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41-43页 |
·技术路线 | 第41页 |
·营养性半固体糊的制备 | 第41页 |
·小肠推进率的测定 | 第41-42页 |
·胃排空率的测定 | 第42页 |
·小肠区段取样位置点的确定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6页 |
·取样时间点的选取 | 第43-44页 |
·区段取样位置点的选取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小肠区段抗性淀粉矫正方法的研究 | 第47-58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实验动物 | 第48-49页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49-52页 |
·实验设计 | 第49-50页 |
·GOPOD法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0页 |
·成年公鸡小肠区段取样 | 第50页 |
·C57小鼠小肠区段取样 | 第50-51页 |
·小肠区段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 第51页 |
·小肠区段抗性淀粉的测定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GOPOD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2页 |
·成年公鸡小肠区段抗性淀粉矫正研究结果 | 第52-55页 |
·C57小鼠小肠区段抗性淀粉矫正研究结果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抗性淀粉为内源标记实验方法的应用 | 第58-67页 |
·引言 | 第58-59页 |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实验动物 | 第59页 |
·主要试剂 | 第59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59-60页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60-62页 |
·实验技术路线 | 第60页 |
·实验分组及暴露方式 | 第60-61页 |
·不同鼠种小肠区段抗性淀粉的测定 | 第61页 |
·不同鼠种小肠区段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 第61页 |
·不同甜度三氯蔗糖长期暴露小鼠小肠区段抗性淀粉的测定 | 第61页 |
·不同甜度三氯蔗糖长期暴露小鼠小肠区段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 第61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61-6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5页 |
·抗性淀粉为内源标记矫止的实验方法在不同鼠种中的应用 | 第62-63页 |
·抗性淀粉为内源标记矫正的实验方法在甜度研究实验中的应用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72页 |
·总结 | 第67-70页 |
·创新点 | 第70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