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缩略语表 | 第9-1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2页 |
·扁舵鲣简介 | 第14页 |
·肌红蛋白简介 | 第14-17页 |
·鱼肉中的色素物质 | 第14页 |
·Mb的结构 | 第14-16页 |
·Mb氧化还原状态的相互转变 | 第16页 |
·影响Mb自动氧化的因素及肉色在加工贮藏中的变化 | 第16-17页 |
·Mb含量及衍生物百分含量的测定 | 第17页 |
·脂质氧化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脂质氧化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脂质氧化的检测方法 | 第18-19页 |
·肌红蛋白与脂质相互促进氧化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脂质氧化对Mb氧化的影响 | 第19页 |
·Mb对脂质的促氧化作用 | 第19-21页 |
·立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题背景和意义 | 第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扁舵鲣在贮藏期间色素物质及脂质氧化的变化 | 第22-38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2-23页 |
·实验原料 | 第22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pH测定 | 第23页 |
·总色素测定 | 第23页 |
·Mb含量测定 | 第23页 |
·高铁肌红蛋白百分含量(MetMb%)测定 | 第23-24页 |
·最大吸光波长测定 | 第24页 |
·红度值(a~*/b~*)测定 | 第24页 |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测定 | 第24页 |
·过氧化值(PV)测定 | 第24页 |
·扁舵鲣脂肪酸组成分析 | 第24-25页 |
·用GC-MS分析扁舵鲣脂质氧化产物 | 第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7页 |
·pH值的变化 | 第26页 |
·总色素含量的变化 | 第26-27页 |
·Mb含量的变化 | 第27页 |
·MetMb%的变化 | 第27-28页 |
·最大吸收波长及红度值(a~*/b~*)的变化 | 第28-30页 |
·PV的变化 | 第30-31页 |
·TBARS的变化 | 第31页 |
·扁舵鲣暗色肉和普通肉的脂肪酸分析 | 第31-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扁舵鲣肌红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38-5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8页 |
·实验原料 | 第38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扁舵鲣Mb粗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38-39页 |
·扁舵鲣Mb盐析 | 第39页 |
·Mb的透析 | 第39页 |
·离子层析交换分离 | 第39页 |
·Mb分离过程中纯度的评价 | 第39-40页 |
·SDS-PAGE电泳 | 第40页 |
·制备OxyMb和MetMb | 第40页 |
·光谱扫描 | 第40-41页 |
·Mb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的研究 | 第41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41-51页 |
·扁舵鲣Mb提取条件优化的分析 | 第41-43页 |
·透析脱盐 | 第43页 |
·普通肉和暗色肉Mb提取效果的比较 | 第43-44页 |
·离子交换柱层析分析 | 第44-45页 |
·OxyMb和MetMb的制备及光谱扫描分析 | 第45-47页 |
·MetMb和OxyMb稳定性的研究 | 第47-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扁舵鲣肌红蛋白促脂质氧化特性的研究 | 第52-66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2页 |
·实验原料 | 第52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5页 |
·去Mb肌肉(WM)的制备 | 第52-53页 |
·OxyMb和MetMb的制备 | 第53页 |
·Mb添加量的确定 | 第53页 |
·不同pH对OxyMb促脂质氧化的影响 | 第53页 |
·EDTA对WM氧化的影响 | 第53-54页 |
·OxyMb、MetMb、Hemin以及FeCl_2促脂质氧化作用的比较 | 第54页 |
·Fe~(2+)和Fe~(3+)对脂质氧化的影响 | 第54页 |
·肌红蛋白衍生物百分含量的计算 | 第54页 |
·TBARS和PV的测定 | 第54页 |
·GC-MS分析 | 第54页 |
·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54-55页 |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 第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5页 |
·去Mb肌肉(WM)基本成分分析 | 第55页 |
·Mb添加量对WM氧化的影响 | 第55-56页 |
·pH对OxyMb促脂质氧化作用的影响 | 第56-59页 |
·EDTA对Mb促脂质氧化作用的影响 | 第59-60页 |
·MetMb、OxyMb、Hemin以及FeCl_2对WM氧化的影响 | 第60-62页 |
·Fe~(2+)和Fe~(3+)对WM脂质氧化的影响 | 第62-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脂质氧化产物促进肌红蛋白氧化的研究 | 第66-7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6页 |
·材料 | 第66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66页 |
·实验方法 | 第66-67页 |
·OxyMb的制备 | 第66页 |
·氧化产物对Mb变化的影响 | 第66-67页 |
·Mb衍生型含量(%)的计算 | 第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4页 |
·OxyMb溶液中各衍生型含量(%)的分析 | 第67页 |
·25℃,pH 7.0条件下氧化产物对OxyMb的影响 | 第67-69页 |
·2℃,不同pH下氧化产物对OxyMb的影响 | 第69-73页 |
·关于温度及pH对氧化产物促Mb氧化作用影响的讨论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创新点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