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型大曲中产香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其产香条件的优化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1 绪论 | 第15-22页 |
·中国白酒简介 | 第15-16页 |
·中国白酒分类 | 第16页 |
·大曲简介 | 第16-17页 |
·大曲分类 | 第17页 |
·大曲的微生物区系 | 第17-19页 |
·大曲的挥发性成分及产香功能菌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20-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优质浓香型中高温大曲主要香味成分的研究 | 第22-31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22-23页 |
·材料 | 第22页 |
·设备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第23页 |
·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 | 第23页 |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 第23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3-24页 |
·相对气味活度值确定优质大曲主要香味成分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优质曲样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 第25页 |
·优质曲样的主要香味成分确定 | 第25-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大曲产香功能菌的筛选及鉴定 | 第31-44页 |
·材料和设备 | 第31-32页 |
·材料 | 第31-32页 |
·设备 | 第32页 |
·方法 | 第32-35页 |
·取样方法 | 第32-33页 |
·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 | 第33页 |
·固态产香实验 | 第33页 |
·产香性能检测 | 第33-34页 |
·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 | 第34页 |
·菌株分子鉴定 | 第34-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3页 |
·微生物分离结果 | 第35页 |
·固态产香实验结果 | 第35-40页 |
·电子扫描显微镜对菌株的形态观察 | 第40-41页 |
·菌株鉴定结果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产香菌产大曲主要香味物质影响因素的探讨 | 第44-82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44-45页 |
·材料 | 第44-45页 |
·设备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50页 |
·细菌影响因素设置 | 第45-47页 |
·酵母影响因素设置 | 第47-48页 |
·各指标检测方法 | 第48-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80页 |
·细菌研究结果 | 第50-68页 |
·酵母研究结果 | 第6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5 产香菌产大曲主要香味物质条件的优化 | 第82-93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82-83页 |
·材料 | 第82页 |
·设备 | 第82-83页 |
·实验方法 | 第83-84页 |
·发酵产物感官评价 | 第83页 |
·挥发性物质定性分析及半定量分析 | 第83页 |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 第83页 |
·响应面分析因素水平设置 | 第83-8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4-92页 |
·细菌响应面分析结果 | 第84-88页 |
·酵母响应面分析结果 | 第88-91页 |
·主要香味物质定量分析 | 第9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3-96页 |
主要结论 | 第93-94页 |
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