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选题缘由 | 第7-8页 |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语料及数据来源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研究概述 | 第10-15页 |
·近义词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对单双音节问题的研究 | 第13页 |
·名词本体及相关教学问题研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同素近义单双音节名词形式和词义对应关系 | 第15-24页 |
·单双音节名词的形式对应关系 | 第15-18页 |
·一对一——一个单音节词对应一个近义双音节词 | 第15-16页 |
·一对多——一个单音节词对应多个近义双音节词 | 第16-17页 |
·二对一——两个单音节词对应同一个双音节词 | 第17-18页 |
·单双音节名词的词义对应关系 | 第18-21页 |
·单双音节名词释义相同 | 第19-20页 |
·单双音节名词释义相近 | 第20-21页 |
·异语素对应规律 | 第21-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留学生偏误实例考察 | 第24-58页 |
·同素近义单双音节名词普通组偏误实例考察 | 第25-44页 |
·一对一关系 | 第25-33页 |
·一对多关系 | 第33-41页 |
·二对一关系 | 第41-44页 |
·同素近义单双音节名词特殊组偏误实例考察 | 第44-58页 |
·方位词 | 第44-47页 |
·兼有其他词性的名词 | 第47-51页 |
·含“特指义”的名词 | 第51-52页 |
·含“比喻义”的名词 | 第52-53页 |
·个体与集合关系组 | 第53-56页 |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未收入名词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关于同素近义单双音节名词的学习情况调查 | 第58-62页 |
·调查对象及方式 | 第58页 |
·调查结果 | 第58-60页 |
·导致同素近义单双音节名词偏误的主要原因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同素近义单双音节名词的教学 | 第62-68页 |
·同素近义单双音节名词的教学目标 | 第62-63页 |
·具体教学方法探讨 | 第63-68页 |
·词义辨析法 | 第63-65页 |
·搭配教学法 | 第65页 |
·启发引导法 | 第65-67页 |
·学习策略指导法 | 第67-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