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理论依据 | 第9-11页 |
·语域理论 | 第10-11页 |
·中介语理论 | 第11页 |
·偏误分析 | 第11页 |
·汉语语体研究成果综述 | 第11-17页 |
·汉语语体本体研究 | 第12-14页 |
·汉语语体本体研究状况小结 | 第14-15页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语体研究 | 第15-17页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语体研究状况小结 | 第17页 |
·本文具体研究步骤与意义及所选作文来源 | 第17-19页 |
·具体研究步骤与意义 | 第18页 |
·所选作文来源 | 第18-19页 |
第2章 汉语语体研究的相关问题概说 | 第19-23页 |
·语体的构成与要求 | 第19-20页 |
·语体要素的的构成 | 第19页 |
·语体的表达与要求 | 第19-20页 |
·语体和文体、风格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 第20-23页 |
·语体与文体 | 第20-21页 |
·语体与风格 | 第21-23页 |
第3章 学习者写作中语体偏误分析 | 第23-45页 |
·由于与整体语境的语体风格色彩不一致而形成的语体偏误 | 第23-31页 |
·误将口语语体语言成分应用于书面语体的环境之中 | 第24-29页 |
·语体成分过于书面化或典雅化,导致整体语体风格色彩不一致 | 第29-31页 |
·由于对近义词的意义、色彩或功能理解不足,导致表达有误 | 第31-33页 |
·语义程度与范围 | 第31-32页 |
·词语的色彩 | 第32页 |
·词语的搭配与功能 | 第32-33页 |
·词语规则的自我生造和泛化 | 第33页 |
·由于对词汇及句子的语法或语义结构理解不足,导致表达有误 | 第33-40页 |
·由于对词汇及句子的语法结构关系理解不足导致的表达不当 | 第33-36页 |
·由于对词汇及句子的语义结构关系理解不足导致的表达不当 | 第36-40页 |
·由于语音、韵律结构使用差异而导致搭配不妥 | 第40-43页 |
·单音节词代替双音节词,导致语体搭配不妥 | 第40-41页 |
·韵律结构不和谐,导致搭配失当 | 第41-43页 |
·与语境中相对位置的词语音节不对称,导致语体搭配不妥 | 第43页 |
·学生作文偏误分析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学生写作中出现语体偏误的缘由探析 | 第45-53页 |
·汉语语体之间差异较大,但认知不足、研究不够深入 | 第45-46页 |
·学习者个人因素 | 第46-49页 |
·学习者学习目的多样化,在思想认识上忽略汉语语体的学习 | 第46-47页 |
·对汉语书面语特征了解不足以及学习者母语文化的迁移影响 | 第47-48页 |
·学生书面语体表达能力不足,导致表达不当、语体前后不一 | 第48-49页 |
·教学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 第49-52页 |
·大纲中缺乏详细的语体教学内容与项目 | 第49-50页 |
·教师以及评估的因素 | 第50页 |
·对外汉语教材及工具书的影响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学生写作中语体偏误的改进措施 | 第53-61页 |
·从语言教学角度,加强对外汉语语体研究 | 第53页 |
·加强英汉之间的语言对比,培养学生的汉语语体意识 | 第53-54页 |
·从对外汉语教学上加强语体知识的输入与能力的培养 | 第54-59页 |
·加强大纲中语体内容的研究、落实与细化 | 第54-55页 |
·对外汉语教师从语体角度加强课堂教学 | 第55-57页 |
·结合课型强化教材中的语体内容,注重语体对教材的影响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