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33页 |
·大戟属植物研究 | 第15-29页 |
·生药概况 | 第15页 |
·大戟属植物的生态学特征 | 第15-16页 |
·大戟科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6-25页 |
·倍半萜类成分 | 第16页 |
·二萜成分 | 第16-20页 |
·三萜成分研究 | 第20-23页 |
·类固醇类成分研究 | 第23-24页 |
·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24页 |
·黄酮类和花色苷类成分研究 | 第24-25页 |
·大戟属植物药理作用研究 | 第25-29页 |
·抗肿瘤活性 | 第25-26页 |
·细胞毒性 | 第26页 |
·抗菌和抗病毒活性 | 第26-27页 |
·抗氧化活性 | 第27页 |
·消炎的活性 | 第27页 |
·促进神经生长因子(NGF)生长活性 | 第27页 |
·皮肤刺激性和辅助致癌活性 | 第27-28页 |
·其他活性 | 第28-29页 |
·胡椒属研究 | 第29-32页 |
·展望 | 第32-33页 |
第二章 毛大戟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 第33-66页 |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第33-34页 |
·样品和实验材料 | 第33页 |
·仪器设备 | 第33页 |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33-34页 |
·毛大戟样品的提取和分离 | 第34-35页 |
·化合物结构的鉴定 | 第35-64页 |
·两个新的二萜苷类化合物(1和2)的结构鉴定 | 第35-49页 |
·euphopilososide A (1)的结构鉴定 | 第35-42页 |
·euphopilososide B (2)结构鉴定 | 第42-49页 |
·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酸水解 | 第49页 |
·一个新的松香烷型二萜 euphopilosolide(3) 结构的鉴定 | 第49-56页 |
·四个 Jolkinolide 类松香烷型二萜 | 第56-58页 |
·化合物(4)结构的鉴定 | 第56-57页 |
·化合物(5)结构的鉴定 | 第57页 |
·化合物 (6) 结构的鉴定 | 第57-58页 |
·化合物(7)结构鉴定 | 第58页 |
·一个阿替斯烷型二萜化合物(8)结构的鉴定 | 第58-59页 |
·2个巴豆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结构(9)和(10)的鉴定 | 第59-60页 |
·化合物(9)结构的鉴定 | 第59页 |
·化合物(10)结构的鉴定 | 第59-60页 |
·一个松香烷型二萜(11)的结构鉴定 | 第60-61页 |
·四个苯乙酮类衍生物(12 、13、14 和 15)的结构鉴定 | 第61-62页 |
·化合物(12)的结构的鉴定 | 第61-62页 |
·化合物(13)的结构鉴定 | 第62页 |
·化合物( 14) 的结构鉴定 | 第62页 |
·化合物( 15 )的结构鉴定 | 第62页 |
·一个黄酮苷化合物(16 )的结构鉴定 | 第62-63页 |
·两个甾醇类化合物(17)和(18 )结构的鉴定 | 第63-64页 |
·一个三萜类(甾醇类)合物(17 )的结构鉴定 | 第64页 |
·化合物( 18 )β -谷甾醇的确定 | 第64页 |
·新化合物的理化常数 | 第64-66页 |
第三章 黄花胡椒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 第66-69页 |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第66页 |
·样品和实验材料 | 第66页 |
·仪器设备 | 第66页 |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66页 |
·黄花胡椒样品的提取和分离 | 第66-67页 |
·黄花胡椒化合物结构的鉴定 | 第67-69页 |
第四章 毛大戟的细胞活性研究 | 第69-73页 |
·细胞活性检测原理 | 第69页 |
·实验材料 | 第69页 |
·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实验结果 | 第70页 |
·实验结论 | 第70页 |
·结果讨论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论文工作总结及展望 | 第81-83页 |
附录 | 第83-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