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方法及论文构架 | 第11-13页 |
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起源 | 第13-19页 |
·女性主义 | 第13-15页 |
·翻译领域的“文化转向” | 第15-17页 |
·女性主义与翻译的“联姻” | 第17-19页 |
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旅行 | 第19-29页 |
·介绍阶段:1999 年至 2004 年 | 第20-21页 |
·实践阶段:2004 年至 2007 年 | 第21-23页 |
·跨领域研究与对比研究阶段:2008 年至 2009 年 | 第23-26页 |
·反思与展望研究阶段:2010 年至 2012 年 | 第26-29页 |
4 女性主义翻译的语言观及其实践 | 第29-39页 |
·语言的重新“性化” | 第29-31页 |
·译者主体性的彰显 | 第31-37页 |
·《荒山之恋》汉译英案例分析 | 第31-33页 |
·《阴道独白》英译汉案例分析 | 第33-35页 |
·《紫色》的陶洁、杨仁敬两个汉译本分析 | 第35-37页 |
·消除翻译中的性别歧视 | 第37-39页 |
5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译论 | 第39-44页 |
·两者的目标指向不同 | 第39-40页 |
·两者的翻译策略不同 | 第40-41页 |
·制造差异与减少差异 | 第41-42页 |
·两者的相互融合 | 第42-44页 |
6 结语 | 第44-46页 |
注释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9页 |
1 中文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2 英文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