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调味品的生产论文--食用香料、香精论文

含硫香料对沙门氏菌毒力岛1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综述第12-23页
    1.1 前言第12-13页
    1.2 含硫香料第13-16页
        1.2.1 含硫香料简介第13页
        1.2.2 含硫香料的分类第13-14页
        1.2.3 异硫氰酸酯类香料第14页
        1.2.4 硫醚类香料第14-15页
        1.2.5 含硫香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沙门氏菌第16-21页
        1.3.1 沙门氏菌简介第16页
        1.3.2 沙门氏菌生物特性及形态学特征第16页
        1.3.3 沙门氏菌的流行病学第16-17页
        1.3.4 沙门氏菌的检测手段第17页
        1.3.5 沙门氏菌的致病机理第17-18页
        1.3.6 沙门氏菌毒力因子第18-19页
            1.3.6.1 毒力岛(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SPI)第18-19页
            1.3.6.2 毒力质粒第19页
            1.3.6.3 黏附素第19页
            1.3.6.4 鞭毛和趋化性第19页
        1.3.7 影响SPI-1表达的关键调节子第19-20页
            1.3.7.1 HilA第19-20页
            1.3.7.2 InvF第20页
            1.3.7.3 HilD,HilC和RtsA第20页
            1.3.7.4 HilE第20页
        1.3.8 沙门氏菌中SdiA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第20-21页
    1.4 天然来源抑菌剂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机制第21-22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含硫香料对沙门氏菌抑菌活性的研究第23-30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23-25页
        2.1.1 实验样品第23页
        2.1.2 实验菌株第23-24页
        2.1.3 主要试剂第24页
        2.1.4 主要仪器第24-25页
        2.1.5 培养基的配制第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26页
        2.2.1 样品处理第25页
        2.2.2 菌株活化及培养第25页
            2.2.2.1 菌株活化第25页
            2.2.2.2 菌株培养第25页
        2.2.3 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的测定第25-26页
        2.2.4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6-29页
        2.3.1 含硫香料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第26-27页
        2.3.2 含硫香料对沙门氏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第27-29页
            2.3.2.1 异硫氰酸苄酯(BITC)对沙门氏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第27-28页
            2.3.2.2 二烯丙基二硫醚(DADS)对沙门氏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第28页
            2.3.2.3 甲基糠基二硫醚(MFDS)对沙门氏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含硫香料对沙门氏菌毒力岛1毒力基因和QS基因表达的影响第30-56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30-32页
        3.1.1 实验样品第30页
        3.1.2 实验菌株第30页
        3.1.3 主要试剂第30-31页
        3.1.4 主要仪器第31页
        3.1.5 培养基的配制第31-32页
    3.2 实验方法第32-36页
        3.2.1 样品处理第32页
        3.2.2 菌株活化及培养第32页
            3.2.2.1 菌株活化第32页
            3.2.2.2 菌株培养第32页
        3.2.3 细菌总DNA提取及检测第32页
            3.2.3.1 DNA提取第32页
            3.2.3.2 DNA检测第32页
        3.2.4 引物特异性检测第32-33页
            3.2.4.1 引物合成第32-33页
            3.2.4.2 PCR扩增第33页
        3.2.5 细菌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第33-34页
            3.2.5.1 RNA提取第33-34页
            3.2.5.2 RNA质量检测第34页
        3.2.6 cDNA合成第34页
        3.2.7 引物适用性检测第34-35页
            3.2.7.1 荧光引物合成第34-35页
            3.2.7.2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35页
        3.2.8 含硫香料对沙门氏菌毒力基因hilA、hilC、hilD表达的影响第35页
        3.2.9 含硫香料对沙门氏菌QS基因sdiA表达的影响第35页
        3.2.10 统计分析第35-3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6-55页
        3.3.1 DNA的提取与检测第36页
        3.3.2 引物特异性检测第36-37页
        3.3.3 RNA的检测第37-38页
        3.3.4 引物适用性检测第38-40页
            3.3.4.1 16S rRNA扩增曲线的制备第38页
            3.3.4.2 16S rRNA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8-39页
            3.3.4.3 16S rRNA熔解曲线的建立第39-40页
        3.3.5 含硫香料对沙门氏菌毒力基因hilA、hilC、hilD表达的影响第40-54页
            3.3.5.1 异硫氰酸苄酯(BITC)对hilA、hilC、hilD表达的影响第40-44页
            3.3.5.2 二烯丙基二硫醚(DADS)对hilA、hilC、hilD表达的影响第44-49页
            3.3.5.3 甲基糠基二硫醚(MFDS)对hilA、hilC、hilD表达的影响第49-54页
        3.3.6 含硫香料对沙门氏菌QS基因sdiA表达的影响第54-55页
            3.3.6.1 异硫氰酸苄酯(BITC)对沙门氏菌QS基因sdiA表达的影响第54页
            6.3.6.2 二烯丙基二硫醚(DADS)对沙门氏菌QS基因sdiA表达的影响第54-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含硫香料对沙门氏菌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第56-66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56-57页
        4.1.1 实验样品第56页
        4.1.2 实验菌株第56页
        4.1.3 主要试剂第56-57页
        4.1.4 仪器设备第57页
        4.1.5 培养基的配制第57页
    4.2 实验方法第57-59页
        4.2.1 样品处理第57页
        4.2.2 菌株活化及培养第57-58页
            4.2.2.1 菌株活化第57页
            4.2.2.2 菌株培养第57-58页
        4.2.3 游动能力的测定第58页
        4.2.4 细胞形态的观察第58页
            4.2.4.1 菌液的制备第58页
            4.2.4.2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第58页
        4.2.5 总ATP和胞外ATP的测定第58-59页
        4.2.6 统计分析第5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9-64页
        4.3.1 含硫香料对沙门氏菌游动能力的影响第59-62页
            4.3.1.1 异硫氰酸苄酯(BITC)对沙门氏菌游动能力的影响第59-60页
            4.3.1.2 二烯丙基二硫醚(DADS)对沙门氏菌游动能力的影响第60-61页
            4.3.1.3 甲基糠基二硫醚(MFDS)对沙门氏菌游动能力的影响第61-62页
        4.3.2 含硫香料对沙门氏菌细胞形态的影响第62-63页
        4.3.3 含硫香料对沙门氏菌总ATP和胞外ATP含量的影响第63-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致谢第74-76页
附录A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云肩的艺术形态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下一篇:河鲀鱼鱼皮明胶的制备及脱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