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本论文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本论文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2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与偏误分析概述 | 第13-19页 |
2.1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偏误分析的重要性 | 第13页 |
2.2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偏误分析的相关理论 | 第13-15页 |
2.3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现状和语音偏误现状 | 第15-19页 |
2.3.1 现今对外汉语教学语音偏误理论现状 | 第15-16页 |
2.3.2 菲律宾汉语教学概况及目前汉语语音教学现状 | 第16-19页 |
3 菲律宾卡加延省华校初级学习者汉语语音偏误情况调查 | 第19-34页 |
3.1 菲律宾卡加延省华校汉语教学整体状况与语音教学情况 | 第19-20页 |
3.1.1 菲律宾卡加延省华校汉语教学整体状况 | 第19页 |
3.1.2 菲律宾卡加延省华校语音教学情况 | 第19-20页 |
3.2 启明学校实际教学课堂中初级学习者的偏误示例及统计 | 第20-23页 |
3.2.1 幼儿园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语音偏误示例及统计 | 第20-21页 |
3.2.2 小学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语音偏误示例及统计 | 第21-22页 |
3.2.3 中学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语音偏误示例及统计 | 第22-23页 |
3.3 针对菲律宾卡加延省华校初级学习者语音偏误的调查与分析 | 第23-34页 |
3.3.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3-25页 |
3.3.2 调查问卷中存在的偏误结果统计 | 第25-28页 |
3.3.3 对调查问卷偏误分布状况的分析 | 第28-34页 |
4 菲律宾卡加延省华校初级学习者语音偏误的原因探究及应对方法 | 第34-45页 |
4.1 菲律宾华校初级学习者语音偏误的原因探究 | 第34-39页 |
4.1.1 本土汉语教师的发音及教学方法是否正确 | 第34-35页 |
4.1.2 课堂使用的教材中语音部分编写是否合理 | 第35-38页 |
4.1.3 目的语的负迁移及学生的母语负迁移 | 第38页 |
4.1.4 学习者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 对菲律宾卡加延省华校初级学习者应采取的学习策略及教学方法 | 第39-40页 |
4.2.1 由易入难、以易带难,突出难点、反复操练 | 第39页 |
4.2.2 重视语音理论知识的讲解,鼓励学生积极模仿并互相听辩 | 第39-40页 |
4.2.3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拼音与词句共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 第40页 |
4.3 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偏误即时应对策略及教学方法 | 第40-45页 |
4.3.1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声母部分常出现的偏误应对策略方法 | 第40-42页 |
4.3.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韵母部分常出现的偏误应对策略方法 | 第42-43页 |
4.3.3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声调部分常出现的偏误应对策略方法 | 第43-45页 |
5 针对菲律宾卡加延省华校初级学习者课堂教学示例 | 第45-56页 |
5.1 语音教学偏误分析之于语音教学课堂设计的作用 | 第45-46页 |
5.1.1 语音偏误的分析有利于准确抓住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难点 | 第45页 |
5.1.2 偏误分析对于课堂活动的指导作用 | 第45页 |
5.1.3 偏误分析对于教学手段的指导作用 | 第45-46页 |
5.2 针对菲律宾卡加延省华校初级学习者的课堂设计操作方案 | 第46-50页 |
5.2.1 声母部分 | 第46-47页 |
5.2.2 韵母部分 | 第47-49页 |
5.2.3 声调部分 | 第49-50页 |
5.2.4 声韵调结合教学 | 第50页 |
5.3 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活动设计 | 第50-54页 |
5.3.1 课堂活动 | 第50-52页 |
5.3.2 教学方法 | 第52-53页 |
5.3.3 使用媒介 | 第53-54页 |
5.4 课堂设计成果评估与反思 | 第54-56页 |
5.4.1 成果评估 | 第54页 |
5.4.2 教学反思 | 第54-56页 |
6 结语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