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初级水平印尼学生“比”字句的偏误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引言第7-9页
    1.1 选题缘由第7页
    1.2 研究意义第7-9页
2 文献综述第9-15页
    2.1 理论基础第9-10页
        2.1.1 对比分析理论第9页
        2.1.2 中介语理论第9页
        2.1.3 偏误分析理论第9-10页
    2.2 汉语“比”字句的研究综述第10-15页
        2.2.1 汉语“比”字句的本体研究第10-12页
        2.2.2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比”字句研究第12-14页
        2.2.3 小结第14-15页
3 语料的收集与整理第15-19页
    3.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15页
        3.1.1 研究对象第15页
        3.1.2 研究方法第15页
    3.2 研究范围与语料来源第15-17页
        3.2.1 研究范围第15-16页
        3.2.2 语料来源第16-17页
    3.3 调查测试第17-19页
        3.3.1 鉴别偏误第17页
        3.3.2 偏误分类第17页
        3.3.3 测试结果统计第17-19页
4 初级水平印尼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第19-28页
    4.1 比较项的偏误第19-21页
        4.1.1 错序第19页
        4.1.2 省略第19-20页
        4.1.3 误加第20页
        4.1.4 比较项不搭配第20页
        4.1.5 小结第20-21页
    4.2 结论项的偏误第21-25页
        4.2.1 结论项为形容词性成分第21-23页
        4.2.2 结论项为动词性成分第23-25页
        4.2.3 小结第25页
    4.3 比较标记的偏误第25-26页
    4.4 比较点的偏误第26页
    4.5 “比”字句否定式产生的偏误第26-28页
5 偏误原因分析及教学对策第28-37页
    5.1 句式一:“X 比 Y+形容词”的偏误原因及对策第28-29页
    5.2 句式二:“X 比 Y+能愿动词/心理动词+宾语”的偏误原因及对策第29页
    5.3 句式三“X 比 Y+更(还、再)+形容词/动词”的偏误原因及对策第29-30页
    5.4 句式四:“X 比 Y+形容词+精确数量补语”的偏误原因及对策第30页
    5.5 句式五:“X 比 Y+形容词+模糊数量补语”的偏误原因第30-32页
    5.6 句式六:“X 比 Y+动词+得+程度补语”的偏误原因及对策第32-33页
    5.7 句式七“X 比 Y+动词+宾语+动词+得+补语”的偏误原因及对策第33-34页
    5.8 句式八:“X 比 Y+多/少/早/晚+动词+数量补语”的偏误原因及对策第34-35页
    5.9 句式九:“不比”句的偏误原因及对策第35-36页
    5.10 句式十:“没有”句的偏误原因及对策第36页
    5.11 小结第36-37页
6 针对初级水平印尼学生“比”字句的教学建议第37-40页
    6.1 教材编写方面第37-38页
    6.2 教师教学方面第38-40页
7 总结第40-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附录第46-61页
    附录 A:测试卷第46-50页
    附录 B:收集的“比”字句的语料第5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连词“和”的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下一篇:试论中国古代文化在金庸小说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