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等比句的偏误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次第6-8页
1 绪论第8-11页
    1.1 选题原因、课题研究价值、课题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第8-9页
        1.1.1 选题原因、课题研究价值第8页
        1.1.2 课题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第8-9页
    1.2 语料来源和具体研究方法第9-11页
        1.2.1 语料来源第9页
        1.2.2 具体研究方法第9-11页
2 等比句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特征第11-17页
    2.1 比较句的定义和分类第11-12页
        2.1.1 前人对比较句的定义和分类第11页
        2.1.2 现在对比较句的定义和分类第11-12页
    2.2 等比句的定义和分类第12-13页
    2.3 等比句的语表结构形式和语义特征第13-17页
        2.3.1 “和、跟、与、同”字句式等比句第13-14页
        2.3.2 “像”字句式等比句第14-15页
        2.3.3 “有”字句式等比句第15页
        2.3.4 三种句式的区别第15-17页
3 等比句在汉语对外教学中的偏误分析第17-28页
    3.1 等比句的教学情况调查第17-19页
    3.2 “A+B(和、跟、与、同)+C+D(一样/差不多+谓词)”式第19-21页
        3.2.1 句式杂糅第19-20页
        3.2.2 语序错误第20页
        3.2.3 成分残缺第20-21页
    3.3 “A+B(像)+C+D(一样/这么/那么+谓词)”式等比句第21-23页
        3.3.1 句式杂糅第21-22页
        3.3.2 误用比较词第22-23页
    3.4 “A+B(有)+C+D(这么/那么+谓词)”式等比句第23-24页
        3.4.1 误用比较词第23-24页
        3.4.2 成分残缺第24页
    3.5 三种等比句式的偏误分析小结第24-28页
4 偏误形成的原因及学习策略的思考第28-31页
    4.1 偏误形成的原因第28-30页
    4.2 学习策略的思考第30-31页
结语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3页
附录第33-36页
致谢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副词易位句研究
下一篇:刘壎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