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文学本体论 | 第13-21页 |
第一节 讲明政化之原 沈酣义理之味——文道观 | 第13-16页 |
第二节 天地根源 生人性情——书写性灵 | 第16-21页 |
第二章 文学创作与批评论 | 第21-33页 |
第一节 读书妙品 自有悟入——妙悟论 | 第21-26页 |
第二节 击尾则首应 常山蛇势——法度篇 | 第26-29页 |
第三节 文章绳尺自有定论——批评标准论 | 第29-33页 |
第三章 文学审美风格与价值论 | 第33-43页 |
第一节 天然秀发 清丽圆活—自然清新篇 | 第33-37页 |
第二节 凛有生意 文气振发——风骨沉郁篇 | 第37-40页 |
第三节 骨朽香不废 吾诗当清史——以诗补史 | 第40-43页 |
第四章 文体论 | 第43-51页 |
第一节 以散文为四六 | 第43-46页 |
第二节 以骚体写墓铭 | 第46-51页 |
第五章 刘壎的文学思想特征 | 第51-61页 |
第一节 矛盾与融通 | 第51-53页 |
第二节 刘壎文学思想前后期的转变 | 第53-57页 |
第三节 刘壤陆学的传承 | 第57-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