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9-10页 |
1.4 论文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肯尼亚汉语教学概况 | 第11-15页 |
2.1 肯尼亚的汉语教学 | 第11-12页 |
2.1.1 肯尼亚汉语教学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 第11页 |
2.1.2 肯尼亚各类汉语学校汉语教学实施的情况概述 | 第11-12页 |
2.2 海外华语中心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实施情况 | 第12-15页 |
2.2.1 海外华语中心的教学环境 | 第12页 |
2.2.2 海外华语中心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设置 | 第12-13页 |
2.2.3 海外华语中心汉语教学实施情况介绍 | 第13页 |
2.2.4 海外华语中心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 第13-15页 |
第三章 不同教学法的理论、实践与反思 | 第15-30页 |
3.1 语法翻译法 | 第15-19页 |
3.1.1 语法翻译法的发展渊源 | 第15页 |
3.1.2 语法翻译法的优缺点 | 第15-16页 |
3.1.3 语法翻译法的应用范围和操作过程 | 第16页 |
3.1.4 语法翻译法的实践和反思 | 第16-19页 |
3.2 直接法 | 第19-22页 |
3.2.1 直接法的发展渊源 | 第19页 |
3.2.2 直接法的优缺点 | 第19-20页 |
3.2.3 直接法的应用范围和操作过程 | 第20页 |
3.2.4 直接法的实践和反思 | 第20-22页 |
3.3 听说法 | 第22-26页 |
3.3.1 听说法的发展渊源 | 第22页 |
3.3.2 听说法的优缺点 | 第22-23页 |
3.3.3 听说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原则 | 第23页 |
3.3.4 听说法的实践和反思 | 第23-26页 |
3.4 功能交际法 | 第26-30页 |
3.4.1 功能交际法的发展渊源 | 第26页 |
3.4.2 交际法的优缺点 | 第26-27页 |
3.4.3 功能交际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过程 | 第27页 |
3.4.4 功能交际法的实践和反思 | 第27-30页 |
第四章 教学法实践中的再认识和教学策略 | 第30-34页 |
4.1 肯尼亚对外汉语教学法实践中的再认识 | 第30-31页 |
4.1.1 课程设置限制教学法的实施 | 第30页 |
4.1.2 多媒体设备的缺乏限制教学法的实施 | 第30-31页 |
4.1.3 薄弱的汉字基础影响教学法的实施 | 第31页 |
4.2 肯尼亚对外汉语教学法实施的策略 | 第31-34页 |
4.2.1 采用综合法教学法 | 第31-32页 |
4.2.2 采用分技能训练的课程设置 | 第32页 |
4.2.3 设立多媒体教室 | 第32-34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