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0页 |
1.1 选题缘起和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范围 | 第8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8-9页 |
1.4 语料来源 | 第9-10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2.1 本体角度的汉语“是……的”强调句及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2.2 对外汉语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 | 第11-13页 |
2.3 小结 | 第13-14页 |
第3章 基于自建语料库的俄语母语者“是 | 第14-27页 |
3.1 偏误分析及相关理论 | 第14页 |
3.2 俄语母语者偏误的类型 | 第14-15页 |
3.3 俄语母语者偏误类型分析 | 第15-18页 |
3.3.1 句子中缺少“的” | 第15-17页 |
3.3.2 句子中缺失“是” | 第17页 |
3.3.3 省略“是”+“的” | 第17-18页 |
3.3.4“了”、“的”的错用 | 第18页 |
3.4 俄语母语者产生偏误的原因 | 第18-26页 |
3.4.1 “是……的”强调句本身的复杂性 | 第19-20页 |
3.4.2 本体研究不足 | 第20-21页 |
3.4.3 学习者方面 | 第21-23页 |
3.4.4 教师方面 | 第23-24页 |
3.4.5 教材方面 | 第24-2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关于“是……的”强调句的教学建议 | 第27-34页 |
4.1 加强教学策略 | 第27-30页 |
4.1.1 情景策略 | 第27页 |
4.1.2 交际策略 | 第27-28页 |
4.1.3 加强相似句式的对比性 | 第28-30页 |
4.2 加强教材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 第30-32页 |
4.2.1 教材针对性 | 第30-31页 |
4.2.2 教材的趣味性 | 第31-32页 |
4.3 加强教师素质 | 第32-34页 |
4.3.1 加强教师的外语素质 | 第32页 |
4.3.2 加强教师的本体研究能力 | 第32-3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注释 | 第38-39页 |
附录 | 第39-42页 |
作者简介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