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各种酒及其制造论文--果酒、露酒论文

可同化氮对无核荔枝酒发酵品质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6页
    1.1 无核荔枝及其产品研究概述第10页
    1.2 荔枝酒的研发第10-12页
        1.2.1 酿酒酵母的选择第10-11页
        1.2.2 挥发酸调控研究第11页
        1.2.3 酿造条件的优化研究第11-12页
    1.3 可同化氮第12-13页
        1.3.1 荔枝汁中可同化氮的存在形式及含量第12页
        1.3.2 果酒中可同化氮的主要补充形式第12-13页
    1.4 可同化氮对果酒发酵影响的研究第13-15页
        1.4.1 可同化氮含量不当引起的发酵问题第13页
        1.4.2 补充可同化氮提升果酒品质的研究第13-15页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第15-16页
        1.5.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页
        1.5.2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5-16页
2 试验材料及方法第16-22页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16-17页
        2.1.1 原料及菌种第16页
        2.1.2 主要试剂第16-17页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17页
    2.2 实验方法第17-22页
        2.2.1 荔枝汁的制备第17页
        2.2.2 荔枝汁的发酵第17-18页
        2.2.3 生长曲线及可溶性固形物变化趋势的绘制第18页
        2.2.4 中间代谢产物的测定第18-20页
        2.2.5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第20页
        2.2.6 挥发性物质的测定第20-21页
        2.2.7 数据分析第21-2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2-51页
    3.1 无核荔枝汁的成分分析第22-23页
        3.1.1 氨基酸含量第22-23页
        3.1.2 有机酸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第23页
    3.2 可同化氮对酿酒酵母生长性能的影响第23-29页
        3.2.1 酸性氨基酸对酿酒酵母生长及糖耗的影响第23-25页
        3.2.2 碱性氨基酸对酿酒酵母生长及糖耗的影响第25-26页
        3.2.3 中性氨基酸对酿酒酵母生长及糖耗的影响第26-27页
        3.2.4 无机氮源对酿酒酵母生长及糖耗的影响第27-29页
    3.3 可同化氮对无核荔枝酒中酒精度及甘油含量的影响第29-33页
        3.3.1 酸性氨基酸对酒精度及甘油含量的影响第29-30页
        3.3.2 碱性氨基酸对酒精度及甘油含量的影响第30-31页
        3.3.3 中性氨基酸对酒精度及甘油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3.3.4 无机氮源对酒精度及甘油含量的影响第32-33页
    3.4 可同化氮对无核荔枝酒pH及主要有机酸的影响第33-35页
        3.4.1 酸性氨基酸对pH及主要有机酸的影响第33页
        3.4.2 碱性氨基酸对pH及主要有机酸的影响第33-34页
        3.4.3 中性氨基酸对pH及主要有机酸的影响第34-35页
        3.4.4 无机氮源对pH及主要有机酸的影响第35页
    3.5 可同化氮对无核荔枝酒中醋酸含量的影响第35-38页
        3.5.1 酸性氨基酸对醋酸含量的影响第35-36页
        3.5.2 碱性氨基酸对醋酸含量的影响第36-37页
        3.5.3 中性氨基酸对醋酸含量的影响第37页
        3.5.4 无机氮源对醋酸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3.6 可同化氮对无核荔枝酒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第38-51页
        3.6.1 酸性氨基酸对挥发性成分的的影响第38-41页
        3.6.2 碱性氨基酸对挥发性成分的的影响第41-44页
        3.6.3 中性氨基酸对挥发性成分的的影响第44-48页
        3.6.4 无机氮源对挥发性成分的的影响第48-51页
4 讨论第51-54页
    4.1 可同化氮对荔枝酒发酵性能的影响第51页
    4.2 可同化氮对荔枝酒中酒精度以及甘油的影响第51页
    4.3 可同化氮对荔枝酒中有机酸以及pH的影响第51-52页
    4.4 可同化氮对荔枝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第52-54页
5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气体敏感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棕榈油热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和氧化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