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基于UPLC-QTOF/MS方法的小麦发芽过程的代谢产物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3页
    1.1 种子萌发研究现状第15-16页
        1.1.1 种子萌发过程及特点第15页
        1.1.2 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第15-16页
    1.2 代谢组学第16-20页
        1.2.1 代谢组学研究流程第17页
        1.2.2 代谢组学检测技术第17-18页
        1.2.3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第18-19页
        1.2.4 代谢组学数据库第19-20页
    1.3 小麦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第20-22页
        1.3.1 发芽小麦籽粒中代谢物研究第20-21页
        1.3.2 逆境对小麦代谢的影响第21页
        1.3.3 不同小麦品系、生长环境对小麦代谢物的差异分析第21-22页
        1.3.4 其他研究第22页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2-23页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页
        1.4.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小麦发芽处理及代谢物提取方法优化第23-36页
    2.1 仪器与材料第23-24页
        2.1.1 实验仪器第23页
        2.1.2 实验材料第23-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5页
        2.2.1种子发芽实验第24页
        2.2.2 样品采集第24页
        2.2.3 正交试验设计第24页
        2.2.4 样品前处理第24页
        2.2.5 色谱质谱分析条件第24-25页
        2.2.6 数据处理第2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5-35页
        2.3.1 发芽小麦代谢物检测分析第25-27页
        2.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27-28页
        2.3.3 多元统计数据分析第28-35页
        2.3.4 不同提取方法的代谢物检出情况第35页
    2.4 讨论第35页
    2.5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先麦13不同发芽时间代谢物差异分析第36-52页
    3.1 仪器与材料第36页
    3.2 实验方法第36页
        3.2.1 样品制备第36页
        3.2.2 色谱质谱分析条件第36页
        3.2.3 数据分析第3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6-49页
        3.3.1 发芽小麦形态变化第36-37页
        3.3.2 正离子模式下先麦13 数据分析第37-43页
        3.3.3 负离子模式下先麦13 数据分析第43-49页
    3.4 讨论第49-51页
    3.5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不同小麦品种代谢物差异分析第52-63页
    4.1 仪器与材料第52页
    4.2 实验方法第52页
        4.2.1 样品制备第52页
        4.2.2 色谱质谱分析条件第52页
        4.2.3 数据分析第5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2-61页
        4.3.1 正离子模式下先麦13 和周麦26 代谢组学研究第52-56页
        4.3.2 负离子模式下先麦13 与周麦26 代谢组学研究第56-61页
    4.4 讨论第61-62页
    4.5 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63-64页
    5.1 结论第63页
    5.2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致谢第70-71页
作者简历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镉胁迫下鬼针草的转录组分析及SSR分子标记开发
下一篇:纳豆芽孢杆菌发酵产纳豆激酶条件优化及酶品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