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29页 |
1.1 人乳 | 第13页 |
1.2 人乳与牛乳之间的差异 | 第13-15页 |
1.2.1 人乳与牛乳中蛋白组成成分之间的差异 | 第13-14页 |
1.2.2 牛乳与人乳中乳清蛋白种类与结构的差异 | 第14页 |
1.2.3 牛乳与人乳中酪蛋白种类和结构的差异 | 第14-15页 |
1.3 酪蛋白单体结构 | 第15-17页 |
1.3.1 酪蛋白的组成 | 第15页 |
1.3.2 酪蛋白的分子结构 | 第15-16页 |
1.3.3 酪蛋白单体的结构 | 第16-17页 |
1.4 酪蛋白胶束结构 | 第17-18页 |
1.4.1 “套核”模型 | 第17-18页 |
1.4.2 Holt模型 | 第18页 |
1.5 β-酪蛋白 | 第18-21页 |
1.5.1 β-酪蛋白的性质 | 第19页 |
1.5.2 β-酪蛋白的一级序列 | 第19页 |
1.5.3 β-酪蛋白结构的研究 | 第19-20页 |
1.5.4 β-酪蛋白的应用 | 第20-21页 |
1.6 酪蛋白的分离、纯化和检测技术 | 第21-22页 |
1.6.1 膜分离技术 | 第21页 |
1.6.2 电泳 | 第21页 |
1.6.3 离子交换色谱 | 第21-22页 |
1.6.4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 | 第22页 |
1.7 光谱集成技术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 第22-27页 |
1.7.1 胶束的结构和表征方法 | 第22-23页 |
1.7.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23-24页 |
1.7.3 荧光分光光度法 | 第24-25页 |
1.7.4 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 | 第25页 |
1.7.5 其他光谱 | 第25-26页 |
1.7.6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6页 |
1.7.7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6页 |
1.7.8 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 | 第26页 |
1.7.9 冷冻电子显微镜 | 第26-27页 |
1.8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7页 |
1.9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5页 |
2.1 材料与设备 | 第29-31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2.1.2 实验所用试剂 | 第29-30页 |
2.1.3 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 | 第30-31页 |
2.2 方法 | 第31-35页 |
2.2.1 人乳中β-酪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2 圆二色光谱分析人乳β-酪蛋白的二级结构 | 第32页 |
2.2.3 人乳β-酪蛋白胶束的微观结构的研究 | 第32-33页 |
2.2.4 对比分析人乳和牛乳β-酪蛋白的光谱学特征 | 第33页 |
2.2.5 对比分析人乳和牛乳β-酪蛋白的性质差异 | 第33-34页 |
2.2.6 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5-54页 |
3.1 人乳β-酪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35-37页 |
3.1.1 人乳△-酪蛋白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 | 第35页 |
3.1.2 酪蛋白洗脱峰的SDS-PAGE电泳和纯度鉴定 | 第35-37页 |
3.1.3 人乳β-酪蛋白的Western Blot鉴定 | 第37页 |
3.2 圆二色光谱分析人乳β-酪蛋白的二级结构 | 第37-39页 |
3.3 人乳β-酪蛋白胶束的微观结构的分析 | 第39-46页 |
3.3.1 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分析人乳β-酪蛋白的胶束特性 | 第39-40页 |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人乳β-酪蛋白的胶束特性 | 第40-41页 |
3.3.3 人乳β-酪蛋白常温透射电镜及分析 | 第41-42页 |
3.3.4 人乳β-酪蛋白冷冻电镜及分析 | 第42-46页 |
3.4 人乳和牛乳β-酪蛋白荧光光谱差异性分析 | 第46-49页 |
3.4.1 荧光光谱分析 | 第46-47页 |
3.4.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7-49页 |
3.5 人乳和牛乳β-酪蛋白性质差异性分析 | 第49-54页 |
3.5.1 人乳和牛乳β-酪蛋白起泡特性的分析 | 第49-50页 |
3.5.2 人乳和牛乳β-酪蛋白热学特性的分析 | 第50-51页 |
3.5.3 人乳和牛乳β-酪蛋白总巯基和暴露巯基的分布 | 第51-52页 |
3.5.4 人乳和牛乳β-酪蛋白溶解性的分析 | 第52-53页 |
3.5.5 人乳和牛乳β-酪蛋白乳化特性的分析 | 第53-54页 |
4 结论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