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委婉语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成果综述 | 第12-18页 |
1.1.1 汉语委婉语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2-14页 |
1.1.2 英语委婉语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4-15页 |
1.1.3 汉英委婉语对比研究 | 第15-17页 |
1.1.4 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汉语委婉语研究 | 第17-18页 |
1.2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委婉语概述 | 第19-30页 |
2.1 委婉语的定义、范围及性质 | 第19-21页 |
2.1.1 定义 | 第19页 |
2.1.2 范围 | 第19-20页 |
2.1.3 性质 | 第20-21页 |
2.2 委婉语的来源 | 第21-23页 |
2.2.1 委婉语与禁忌(语) | 第21-22页 |
2.2.2 汉语委婉语的来源 | 第22页 |
2.2.3 英语委婉语的来源 | 第22-23页 |
2.2.4 汉英委婉语来源的异同 | 第23页 |
2.3 委婉语的分类 | 第23-26页 |
2.3.1 传统委婉语与文体委婉语 | 第23-24页 |
2.3.2 规约化委婉语与非规约化委婉语 | 第24-25页 |
2.3.3 利他委婉语、泛利委婉语、利己委婉语 | 第25-26页 |
2.4 委婉语的特点 | 第26-30页 |
2.4.1 普遍性 | 第26页 |
2.4.2 地域性 | 第26-27页 |
2.4.3 历时性 | 第27-28页 |
2.4.4 模糊性 | 第28-29页 |
2.4.5 幽默讽刺性 | 第29页 |
2.4.6 口语化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汉英委婉语对比 | 第30-50页 |
3.1 基于禁忌内容的汉英委婉语对比 | 第30-39页 |
3.1.1 死亡 | 第30-32页 |
3.1.2 性、怀孕、婚姻 | 第32-33页 |
3.1.3 身体、排泄 | 第33-35页 |
3.1.4 疾病与残障 | 第35-37页 |
3.1.5 职业 | 第37-38页 |
3.1.6 贫穷 | 第38-39页 |
3.2 基于构成方式的汉英委婉语对比 | 第39-45页 |
3.2.1 语音方式形成的委婉语 | 第39-40页 |
3.2.2 词汇方式形成的委婉语 | 第40-41页 |
3.2.3 修辞方式构成的委婉语 | 第41-43页 |
3.2.4 语法方式形成的委婉语 | 第43-45页 |
3.3 基于文化内核的汉英委婉语差异分析 | 第45-50页 |
3.3.1 不同的语言艺术 | 第46-47页 |
3.3.2 不同的历史心结 | 第47页 |
3.3.3 不同的政治体制及宗教信仰 | 第47-50页 |
第四章 委婉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 第50-59页 |
4.1 委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 第50页 |
4.2 委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 第50-52页 |
4.3 对外汉语中的委婉语教学现状 | 第52-55页 |
4.3.1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语料考察 | 第52-53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4.3.3 浅析原因 | 第54-55页 |
4.4 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 第55-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