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脂肪酶/壳聚糖-粘土微球及Fe(Ⅱ)/粘土-表面活性剂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2-25页
    1.1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概况第12-14页
        1.1.1 油性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修复技术第12-13页
        1.1.2 硝基苯类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修复技术第13-14页
    1.2 生物酶修复技术第14-20页
        1.2.1 脂肪酶固定化方法第16-18页
        1.2.2 载体材料第18-19页
        1.2.3 生物酶修复油性物质的应用第19-20页
    1.3 矿物结合Fe(Ⅱ)修复技术第20-22页
        1.3.1 自然环境中Fe(Ⅱ)的来源与作用第20页
        1.3.2 矿物结合Fe(Ⅱ)修复污染物的作用机制第20-21页
        1.3.3 矿物结合Fe(Ⅱ)修复环境污染物的应用第21-22页
    1.4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修复污染物中的作用第22-23页
        1.4.1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与分类第22页
        1.4.2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第22页
        1.4.3 表面活性剂的来源与应用第22-23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及意义第23-25页
2 实验部分第25-32页
    2.1 实验所用试剂和仪器第25-27页
        2.1.1 实验所用试剂和材料第25-26页
        2.1.2 实验所用仪器第26-27页
    2.2 壳聚糖/粘土复合微球负载脂肪酶去除油性污染物第27-29页
        2.2.1 壳聚糖/粘土复合微球的制备第27-28页
        2.2.2 壳聚糖/粘土复合微球的表征第28页
        2.2.3 探究pH和负载时间对壳聚糖/粘土复合微球负载脂肪酶的影响第28页
        2.2.4 负载型脂肪酶的催化活性研究第28-29页
        2.2.5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第29页
        2.2.6 游离脂肪酶和负载型脂肪酶的热稳定性探究第29页
        2.2.7 负载型脂肪酶重复使用性研究第29页
    2.3 表面活性剂/含铁粘土矿负载Fe(Ⅱ)去除硝基苯类污染物第29-32页
        2.3.1 表面活性剂/含铁粘土矿吸附硝基苯类化合物动力学实验第29-30页
        2.3.2 表面活性剂/含铁粘土矿负载Fe(Ⅱ)还原去除硝基苯类化合物实验第30-31页
        2.3.3 表面活性剂/含铁粘土矿负载Fe(Ⅱ)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测定第31页
        2.3.4 表面活性剂/含铁粘土矿负载Fe(Ⅱ)体系中不同形态Fe(Ⅱ)含量测定第31-32页
3 壳聚糖/粘土复合微球负载脂肪酶催化水解油性污染物的性能研究第32-43页
    3.1 壳聚糖/粘土复合微球和壳聚糖微球的特性研究第32-34页
    3.2 pH和负载时间对壳聚糖/粘土复合微球负载脂肪酶的影响第34-36页
    3.3 pH和温度对负载型脂肪酶水解橄榄油的催化性能研究第36-37页
    3.4 负载型脂肪酶的热稳定性研究第37-38页
    3.5 游离型脂肪酶与负载型脂肪酶的催化动力学研究第38-39页
    3.6 负载型脂肪酶的重复使用性研究第39-41页
    3.7 本章小结第41-43页
4 表面活性剂/含铁粘土矿负载Fe(Ⅱ)去除硝基苯类污染物第43-71页
    4.1 表面活性剂对含铁粘土矿负载Fe(Ⅱ)去除硝基苯、对硝基甲苯、对硝基氯苯的影响第43-48页
        4.1.1 表面活性剂对含铁粘土矿负载Fe(Ⅱ)去除硝基苯的影响第43-45页
        4.1.2 表面活性剂对含铁粘土矿负载Fe(Ⅱ)去除对硝基甲苯的影响第45-46页
        4.1.3 表面活性剂对含铁粘土矿负载Fe(Ⅱ)去除对硝基氯苯的影响第46-48页
    4.2 表面活性剂对含铁粘土矿吸附硝基苯、对硝基甲苯、对硝基氯苯的影响第48-52页
    4.3 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对含铁粘土矿负载Fe(Ⅱ)去除对硝基氯苯的影响第52-54页
    4.4 pH对表面活性剂/含铁粘土矿负载Fe(Ⅱ)去除对硝基氯苯的影响第54-57页
    4.5 表面活性剂/含铁粘土矿层间距分析第57-59页
    4.6 表面活性剂/含铁粘土矿负载Fe(Ⅱ)的氧化还原电位分析第59-64页
        4.6.1 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对含铁粘土矿负载Fe(Ⅱ)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第59-60页
        4.6.2 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对含铁粘土矿负载Fe(Ⅱ)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第60-62页
        4.6.3 不同pH介质对表面活性剂/含铁粘土矿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第62-64页
    4.7 表面活性剂/含铁粘土矿负载Fe(Ⅱ)中不同形态Fe(Ⅱ)成分分析第64-65页
    4.8 穆斯堡尔谱分析表面活性剂/含铁粘土矿负载Fe(Ⅱ)中的端羟基结合Fe(Ⅱ)第65-67页
    4.9 XPS分析反应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含铁粘土矿负载Fe(Ⅱ)的次生矿物组成.第67-70页
    4.10 本章小结第70-71页
5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1页
在校研究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英委婉语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下一篇:以儿童文学为例论汉语学习者的课外阅读及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