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概述 | 第11-12页 |
1.1.1 扇贝 | 第11-12页 |
1.1.2 糖原 | 第12页 |
1.2 多糖的化学修饰 | 第12-15页 |
1.2.1 多糖的硫酸化修饰 | 第13页 |
1.2.2 多糖的羧甲基化修饰 | 第13-14页 |
1.2.3 多糖的乙酰化修饰 | 第14页 |
1.2.4 多糖的磷酸化修饰 | 第14-15页 |
1.3 多糖的硫酸化修饰 | 第15-19页 |
1.3.1 多糖硫酸化修饰的方法 | 第15-16页 |
1.3.1.1 氯磺酸-吡啶法 | 第15-16页 |
1.3.1.2 浓硫酸法 | 第16页 |
1.3.1.3 三氧化硫-吡啶法 | 第16页 |
1.3.2 硫酸化修饰对多糖活性的影响 | 第16-19页 |
1.3.2.1 抗凝血活性 | 第16-17页 |
1.3.2.2 抗肿瘤活性 | 第17页 |
1.3.2.3 免疫活性 | 第17-18页 |
1.3.2.4 抗病毒活性 | 第18页 |
1.3.2.5 抗氧化活性 | 第18-19页 |
1.3.2.6 降血脂活性 | 第19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32页 |
2.1 材料 | 第20-23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0页 |
2.1.2 酶制剂 | 第20页 |
2.1.3 药品与试剂 | 第20-21页 |
2.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1-23页 |
2.2 方法 | 第23-31页 |
2.2.1 基本组分测定 | 第23页 |
2.2.2 扇贝糖原的提取及纯化 | 第23-24页 |
2.2.2.1 扇贝粗糖原的提取 | 第23页 |
2.2.2.2 扇贝粗糖原除蛋白 | 第23-24页 |
2.2.2.3 凝胶层析柱鉴定扇贝糖原的纯度 | 第24页 |
2.2.2.4 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扇贝糖原的纯度 | 第24页 |
2.2.3 扇贝糖原的结构鉴定 | 第24-26页 |
2.2.3.1 扇贝糖原单糖组成的测定 | 第24-25页 |
2.2.3.2 扇贝糖原甲基化分析 | 第25-26页 |
2.2.4 扇贝糖原的硫酸化修饰 | 第26-27页 |
2.2.4.1 扇贝糖原的硫酸酯化方法 | 第26页 |
2.2.4.2 不同酯化试剂比例对扇贝糖原硫酸化修饰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4.3 不同反应温度对扇贝糖原硫酸化修饰的影响 | 第27页 |
2.2.4.4 不同反应时间对扇贝糖原硫酸化修饰的影响 | 第27页 |
2.2.4.5 扇贝糖原硫酸化修饰条件的确定 | 第27页 |
2.2.5 扇贝糖原及其硫酸酯的性质研究 | 第27-28页 |
2.2.5.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页 |
2.2.5.2 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2.2.6 不同分子量扇贝糖原硫酸酯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6.1 扇贝糖原的酶解 | 第28页 |
2.2.6.2 不同分子量扇贝糖原的收集 | 第28页 |
2.2.6.3 不同分子量扇贝糖原的硫酸化 | 第28-29页 |
2.2.7 SSMG活性的测定 | 第29-31页 |
2.2.7.1 抗凝血活性的测定 | 第29页 |
2.2.7.2 抗肿瘤活性的测定 | 第29页 |
2.2.7.3 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测定 | 第29-30页 |
2.2.7.4 抗炎活性的测定 | 第30页 |
2.2.7.5 补体活性的测定 | 第30-31页 |
2.2.7.6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31页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55页 |
3.1 扇贝闭壳肌基本组成的测定 | 第32页 |
3.2 扇贝糖原的提取及纯化 | 第32-35页 |
3.2.1 扇贝糖原的提取及纯化 | 第32-33页 |
3.2.2 扇贝糖原的纯度鉴定 | 第33-35页 |
3.2.2.1 凝胶层析柱纯度鉴定 | 第33-34页 |
3.2.2.2 高效液相色谱纯度鉴定 | 第34-35页 |
3.3 扇贝糖原的结构鉴定 | 第35-36页 |
3.3.1 扇贝糖原的单糖组成分析 | 第35页 |
3.3.2 扇贝糖原的甲基化分析结果 | 第35-36页 |
3.4 扇贝糖原硫酸酯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6-39页 |
3.4.1 酯化试剂比例对扇贝糖原硫酸化修饰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2 反应温度对扇贝糖原硫酸化修饰的影响 | 第37页 |
3.4.3 反应时间对扇贝糖原硫酸化修饰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4 扇贝糖原硫酸酯化工艺条件优化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3.4.5 扇贝糖原及其硫酸酯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页 |
3.5 硫酸取代度对SSMG活性的影响 | 第39-47页 |
3.5.1 不同硫酸取代度SSMG的制备 | 第39-40页 |
3.5.2 硫酸取代度对体外凝血的影响 | 第40-43页 |
3.5.3 硫酸取代度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4 硫酸取代度对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 第44页 |
3.5.5 硫酸取代度对抗炎活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3.5.6 硫酸取代度对补体活性的影响 | 第46页 |
3.5.7 硫酸取代度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3.6 分子量对SSMG活性的影响 | 第47-55页 |
3.6.1 不同分子量SSMG的制备 | 第47-48页 |
3.6.2 分子量对体外凝血的影响 | 第48-51页 |
3.6.3 分子量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3.6.4 分子量对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 第52页 |
3.6.5 分子量对抗炎活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3.6.6 分子量对补体活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3.6.7 分子量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