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材、课本论文

对外汉语中级综合教材词语复现研究--以《博雅汉语》《发展汉语》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一、选题背景、目的、意义第10-13页
        (一)选题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二、理论依据第13-15页
        (一)艾宾浩斯遗忘理论和遗忘曲线第13-14页
        (二)认知心理学第14-15页
        (三)教育心理学第15页
    三、研究综述第15-19页
        (一)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研究第15-17页
        (二)对外汉语教材词语复现研究第17-19页
    四、研究对象、方法第19-20页
        (一)研究对象第19页
        (二)研究方法第19-20页
    五、几点说明第20-22页
第二章 《博雅汉语》和《发展汉语》的生词情况统计及其对比分析第22-34页
    一、《博雅汉语》和《发展汉语》的生词情况统计第22-24页
        (一)《博雅汉语》的生词情况统计第22-23页
        (二)《发展汉语》的生词情况统计第23-24页
    二、《博雅汉语》和《发展汉语》生词量控制情况分析第24-30页
        (一)《博雅汉语》和《发展汉语》的生词总量控制情况分析第25-26页
        (二)《博雅汉语》和《发展汉语》单课生词量控制情况分析第26-28页
        (三)《博雅汉语》和《发展汉语》的平均课生词量情况分析第28-30页
    三、《博雅汉语》和《发展汉语》生词量控制方面的对比分析第30-34页
        (一)生词总量控制方面第30-31页
        (二)单课生词量控制方面第31-32页
        (三)平均课生词量控制方面第32-34页
第三章 《博雅汉语》和《发展汉语》的词语复现统计及其对比分析第34-52页
    一、《博雅汉语》的“特殊词语”复现统计情况第34-40页
        (一)复现率为零的生词第34-37页
        (二)复现达到7次的生词第37-40页
    二、《发展汉语》的特殊词语复现统计情况第40-46页
        (一)复现率为零的生词第40-44页
        (二)复现达到7次的生词第44-46页
    三、《博雅汉语》和《发展汉语》词语复现情况对比分析第46-52页
        (一)复现率为零的生词情况对比分析第46-47页
        (二)复现达到7次的生词情况对比分析第47-52页
第四章 中级综合教材编写中词语复现的相关建议第52-62页
    一、对中级综合教材生词量控制方面的建议第52-55页
        (一)严格控制生词总量第52页
        (二)适当控制单课生词量和平均课生词量第52-54页
        (三)注意册间、课间生词量的递增趋势第54-55页
    二、对中级综合汉语教材词语复现编排的建议第55-58页
        (一)增强词语复现的编排意识第55页
        (二)重视相关“大纲”的参考价值第55-56页
        (三)尽可能使生词的复现达到7次以上第56页
        (四)注意词语的复现间隔第56-57页
        (五)关注词语的词性,不要过分“厚此薄彼”第57页
        (六)尝试让重点生词以原文句子形式复现第57-58页
        (七)复现词语应尽量编排在课文或语言点注释里第58页
    三、相关方面的建议第58-62页
        (一)生词的注解第58-60页
        (二)教材的选用第60-61页
        (三)教师的教学第61-62页
结语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附录A《博雅汉语》复现达到7次的生词情况第68-75页
附录B《发展汉语》复现达到7次的生词情况第75-85页
在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中小股东分红权的保护
下一篇:论乔治·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视角下—《数字文化中的模因》(节选)汉译翻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