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1.1 鹰嘴豆简介 | 第9-12页 |
1.1.1 鹰嘴豆蛋白及活性肽 | 第10-11页 |
1.1.2 鹰嘴豆异黄酮 | 第11-12页 |
1.2 血脂及脂质代谢 | 第12-17页 |
1.2.1 脂蛋白及其代谢 | 第12-14页 |
1.2.2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 第14-17页 |
1.3 豆类黄酮与多肽调节脂代谢作用 | 第17-18页 |
1.4 分子模拟 | 第18-22页 |
1.4.1 分子对接 | 第19-20页 |
1.4.2 分子动力学 | 第20-22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鹰嘴豆芽素A提取分离纯化及活性评价 | 第23-36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3-25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1.3 细胞株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2.2.1 鹰嘴豆异黄酮的分离提取 | 第25页 |
2.2.2 HPLC检测鹰嘴豆异黄酮 | 第25-26页 |
2.2.3 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26-27页 |
2.2.4 鹰嘴豆芽素A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 第27页 |
2.2.5 DCFH-DA荧光标记细胞内活性氧测定 | 第27-28页 |
2.2.6 鹰嘴豆芽素A对胆固醇流出的测定 | 第28页 |
2.2.7 统计分析 | 第28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2.3.1 鹰嘴豆异黄酮的分离纯化 | 第28-30页 |
2.3.2 鹰嘴豆的抗氧化作用 | 第30-32页 |
2.3.3 鹰嘴豆芽素A对MCF-7 细胞的影响 | 第32-34页 |
2.3.4 鹰嘴豆芽素A对胆固醇流出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鹰嘴豆芽素A和肽CPE-Ⅲ调节高脂膳食小鼠脂代谢作用研究 | 第36-50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6-3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3.2.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37-38页 |
3.2.2 动物饲养 | 第38-39页 |
3.2.3 测定指标 | 第39-40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3.3.1 小鼠体重及形态变化 | 第40-41页 |
3.3.2 血清及肝脏中血脂水平变化 | 第41-43页 |
3.3.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变化 | 第43-44页 |
3.3.4 肝脏中肝脂酶 HL 和脂蛋白酯酶 LPL 活性变化 | 第44-45页 |
3.3.5 肝脏及切片HE染色观察 | 第45-47页 |
3.3.6 脏器指数变化 | 第47-48页 |
3.3.7 粪脂指数变化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鹰嘴豆芽素A与肽CPE-Ⅲ对靶点CETP介导脂代谢机制 | 第50-65页 |
4.1 分子模拟平台 | 第50页 |
4.2 分子对接 | 第50-52页 |
4.2.1 准备文件 | 第50-51页 |
4.2.2 鹰嘴豆芽素A与CETP的分子对接 | 第51-52页 |
4.2.3 CPe-Ⅲ与CETP的分子对接 | 第52页 |
4.3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52-54页 |
4.3.1 准备参数文件 | 第52-53页 |
4.3.2 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 | 第53-54页 |
4.3.3 分子动力学结果分析结合 | 第54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4-64页 |
4.4.1 鹰嘴豆芽素A与靶点CETP的分子对接 | 第54-57页 |
4.4.2 CPe-Ⅲ与靶点CETP的分子对接 | 第57-58页 |
4.4.3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58-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